為何中國歷史順序總是唐宋元明清,金朝不被排列其中,是不配嗎?

2025-10-15     花峰婉     反饋
1/3
為何中國歷史順序總是唐宋元明清,金朝不被排列其中,是不配嗎?

從小背朝代,張嘴就來「唐宋元明清」。可中間那個「金」去哪兒了?不是存在感低,而是連名字都被踢出歷史鏈條。

有人說是因為它太短,有人說它不正統,還有人直接一句:不配。這事真有那麼簡單?還是另有隱情?

史書承認你,口號里沒你

元朝出手,把金寫進了正史。至正三年(1343年),元順帝下詔修撰《遼史》《金史》《宋史》,三家並列,沒厚此薄彼。理由也清楚:「制度、典章、禮樂、政法」,都得承繼,得有人記。元朝不是挑親疏,是挑誰對它有用。

至正五年(1345年),《金史》修成。共一百三十五卷,規制齊整、篇目標準,用的是《南史》《北史》的體例,算得上史官專業。史書里,金朝地位沒掉隊,宋、遼、金,一個不少。

可轉頭一看,民間那邊,喊的卻是「唐宋元明清」。就好比國家隊名單有你,電視轉播把你剪掉了。老百姓認誰,得看戲台子、說書場子,不看詔書和《金史》。

怎麼回事?得從「誰寫史」說起。元朝修史的人,一多半是南宋舊人。宋金對陣三十多年,仇結得不淺。這些人雖然領了元朝工資,心裡那點情緒,筆頭也藏不住。

1343年,元順帝下了一道詔,命人修撰《遼史》《金史》《宋史》。這不是隨便湊三本書,是有講究的。

元朝要樹正統,自然要接上老帳。但不能空口說白話,於是把遼、金、宋三朝編進《正史》,理由是「承接制度、沿革相因」。看起來一碗水端平,遼宋金都有名字,都有位置。

問題是,民間不信這個帳。書上說你正統,不代表百姓認你是「自己人」。到了明清,講起金朝,大多數老百姓的腦袋裡冒出來的是四個字——「北虜金賊」。

這個標籤怎麼來的?全靠文化產品。南宋時期就開始了,講「岳飛抗金」,講「精忠報國」。這情緒鋪得太滿,金朝的形象徹底變形。再加上戲曲、小說、評書連番包裝,金朝在群眾心中基本成了「壞人總後台」。

最狠的評論來自朱熹。他罵金人「腥膻之徒,不識禮義」。這話代表了整個儒家學派對「胡人政權」的否定。他們講「禮」,講「正朔」,金朝一來,全亂套了。
1/3
下一頁
呂純弘 • 7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