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全傳:匈奴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沒的!

2025-09-29     花峰婉     反饋
2/3
李牧之後,抵禦匈奴的名將是蒙恬。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蒙恬率軍30萬,北擊匈奴。蒙恬不但收取了河南地區(現今內蒙古地區),設立34縣,還組織修建長城。雖然沒修完,但萬里長城必須給蒙恬記上頭功。蒙恬北擊匈奴的戰果,被賈誼在《過秦論》里概括的極好,「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可這樣了得的蒙恬,最終也死在趙高的讒言之下。究其根本,還是秦二世殺了他。歷史一次次證明,要名將命的往往不是強勁的敵手,而是糊塗領導。

冒頓單于

按這個節奏,匈奴好像要死翹翹了,但到兩漢時期,匈奴似乎變得強大了。這是為啥呢?因為,秦末大亂,楚漢相爭,放鬆了對匈奴的打擊;更因為,匈奴出了一位不世出的領導——冒頓單于。

早年,冒頓單于,不得他的父親頭曼單于的歡心,被發配到月氏作質子。可之後,頭曼單于卻不顧兒子的死活,攻打月氏。幸運的是,冒頓逃回了匈奴,但卻從此黑化了。他研製出了一種有哨音的箭,叫作「鳴鏑」。這種箭是他的令箭:鳴鏑所射,格殺勿論,所有部下都要跟著鳴鏑萬箭齊發,否則斬立決。只要鳴鏑所射,不管是寶馬、還是愛妃,還是親爹,都格殺勿論。殺了親爹後,冒頓單于篡位成功,開始大殺四方,不但制服周邊部落,還控制了河西走廊和河套以南地區,時常侵擾剛成立的漢朝的邊境。漢朝也多次組織防禦反擊,但效果都不理想。其中,最不理想的恐怕就是白登之圍。

白登之圍與和親政策

喜愛項羽和鍾愛韓信的人,可能覺得劉邦打仗是個臭手。實際上,劉邦是一個很有些軍事才能與戰略眼光的統帥。畢竟,他在遇到韓信之前,就曾一路打進咸陽,何況在一統天下之後,他還平定了臧荼、英布等人的叛亂。

所以,在不放心將兵權交給別人的情況下,在公元前200年,劉邦親自挂帥攻打匈奴。最初,也打得順風順水。但因為太順了,劉邦就開始輕敵了。而匈奴的傑出首領冒頓單于就抓住了這個弱點,故意示弱,誘敵深入,最後把劉邦圍在了白登山。

據說,被圍睏了七天七夜。漢軍一直在尋求突圍,匈奴一直在試圖進攻,但雙方都未能成功,進入了相持。不過,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天氣又嚴寒的情況下,漢軍難以久持。後來,劉邦採用了陳平的計策,以重金賄賂了冒頓的閼氏,才讓冒頓同意放劉邦一條生路。

白登之圍後,劉邦認識到匈奴的武力值,就定下了對匈奴和親的基本國策。喜歡漢武帝的人,可能會覺得劉邦膽怯。但當時,在天下初定、百廢待興的情況下,嫁出去個宮女,再搭點嫁妝,避免大規模戰爭,保障民生,不失為明智之舉。

漢武帝

文景兩代,延續了和親政策,可到了漢武帝就廢止了。

經歷幾代休養生息,漢朝積累了財富,「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漢武帝劉徹,小時候就被立為太子,少年就做了天子,雖然曾一度被奶奶壓制,但有雄厚的家底做後盾,也是壕的不得了,怎甘心受匈奴的鳥氣,自然要奮起干仗。

漢武帝的一生,是專業對付匈奴的一生,在位54年,其中有四十多年都在打匈奴。在他的領導下,漢軍與匈奴主要進行了河南、漠南、河西、漠北等戰役。

這些戰役的意義,最大的應該就是漢朝從被動防禦,轉變為主動出擊,實現了「是後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的局面。這就意味著,匈奴怕了漢朝,大部隊遠離了漢朝邊境,不能隨意南下搶劫了。遠離戰亂,人民就可以心無旁騖地發展生產了。再有呢,在打擊匈奴的過程中,實現了開疆拓土,也疏通了商路,使漢朝與世界有了聯繫。

武帝唯我獨尊,生性好戰,故而在用人上,氣魄宏大:不管出身,只要有能力,就能得到重用。在這種氣魄下,在他的手底下,湧現了一批名將,以衛青與霍去病為代表。尤其是霍去病,少年將軍,飲馬瀚海、封狼居胥,成就了男人最嚮往的人生。不過,他們也只是漢武帝的點綴。

漢武帝是個武力值爆滿的皇帝,執著於打匈奴了,但連年征戰,導致「海內虛耗,戶口減半」。所以,在歷史上,有人讚美他開疆拓土的偉大,也有人批判他窮兵黷武的敗家。

雖遠必誅

在漢武帝的打擊下,匈奴元氣大傷,許多部族紛紛脫離控制。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大單于又換屆頻繁,匈奴不可避免地衰落了。而漢朝由於多年專注戰爭,國力虛耗嚴重,漢武帝又老了,雖組織了幾次遠征,但都未對匈奴形成有效打擊。總體上,在漢武帝晚年到漢昭帝時期,漢朝與匈奴處於和平期。中間還曾一度要好,蘇武被武帝派譴,出使匈奴,最後因匈奴政變,被扣留了19載。於是,就誕生了忠勇可嘉的」蘇武牧羊「精神。

到漢宣帝時期,漢朝國力有所恢復。匈奴攻擊烏孫,而遠嫁烏孫的解憂公主向娘家漢朝求救。漢宣帝兵出五路,與烏孫聯手,夾擊匈奴,取得了勝利。

後來,匈奴遭遇了天災,統治集團又因爭權鬧起了糾紛,就徹底亂了,出現了「五單于爭立」,後又分為南北兩部。漢元帝年間,甘元壽、陳湯遠征西域,消滅了與漢朝作對的北匈奴。之後,陳湯上書漢元帝,寫下了著名的鐵血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在漢朝的支持下,南匈奴的呼韓邪單于一統匈奴,對大漢表示臣服,並請求和親。於是,就有了昭君出塞。

勒石燕然

漢宣帝之後,匈奴相當於屬國,一直臣服於漢朝。但到王莽篡位後,事情起了變化。王莽是個有想法的人,雖然很多想法不切合實際。他一口氣分封了15個匈奴單于,還將「匈奴單于」的封號改為「降奴服於」。從字面上看,這個封號就有點侮辱的意味。匈奴經過多年漢化,有能看懂的人,何況王莽還干涉了匈奴的內政。匈奴極度不滿,再度脫離華夏王朝的控制,並趁中原戰亂,重新占據了西域。

西域,對匈奴來講至關重要,不但是財富來源,還是左膀右臂。所以,東漢對匈奴用兵,關鍵點就在於經營西域。東漢初年,匈奴已再度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歸附東漢。
呂純弘 • 31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2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8K次觀看
幸山輪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