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歌史上最有名氣、也是最牛的兩個詩人,一個是詩仙李白,一個是詩聖杜甫。
李杜二人生活時代一樣,但詩歌風格卻完全不同。簡單來說就是謫仙多言歡,詩聖常訴苦,杜甫的詩歌處處都是眼淚,特別是安史之亂後他的詩充滿哭聲:嗚咽、泣涕、泫然、吞聲,人哭、鬼哭、山河哭、花鳥哭……
其實杜甫也不是從一開始就兩眼盯著腳下深沉的土地,他也曾激情澎湃鬥志昂揚的仰望天上浪漫的星空,這個我們可以杜甫早年寫下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等詩句中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特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更是壯志凌雲,氣勢非凡。
可安史之亂發生後,大唐帝國由盛轉衰的全過程,杜甫也全程經歷其中,見多了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他不僅目睹了民族的苦難,也和民族一起受苦受難,自己也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因而,個人的命運與民族的命運,個人的悲歡與民族的悲歡,在杜詩中總是緊緊地連在一起,這才使得杜甫的詩中到處都是淚水,這既是在為自己流淚,也是在為整個國家和民族而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