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姐夫是蔡京,妹夫是秦檜,遠親更是家喻戶曉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姐夫蔡京,妹夫秦檜。
這張錯綜複雜的關係網,將北宋政壇的權力遊戲暴露無遺。
權貴聯姻網絡中的李清照身世
濟南章丘,一個書香門第的大宅里,李格非抱著襁褓中的女兒。
這個男人文采斐然,師從蘇軾,名列"蘇門後四學士"。妻子王氏出身相門,血統高貴。
女兒剛滿兩歲,王氏便撒手人寰。
李格非再娶,新夫人同樣姓王,身份同樣顯赫——狀元王拱辰的孫女。
兩任妻子,都姓王,都出身名門,這絕非巧合。
北宋政壇,門第決定一切。婚姻從來就不單純關乎愛情,更關乎政治聯盟。
李清照的外祖父王珪,人稱"三旨相公"。上殿進呈說"取聖旨",皇帝發話說"領聖旨",退朝彙報說"已得聖旨"。
就這三句話,王珪在宰相位置上穩坐了十六年。
政壇如戰場,一個不慎就是貶謫流放,甚至人頭落地。
同樣的宰相位置,多少人朝為重臣,夕貶嶺南。王珪卻能善始善終,天子為其輟朝五日。
會做人,比會做事更重要。這個道理,在任何時代都適用。
王珪膝下四女五子,個個都是政治棋子。女兒們的婚嫁,每一樁都是精心設計的政治聯盟。
長女嫁給李格非,生下李清照。
孫女嫁給後來的權相蔡京。
另一個孫女嫁給日後的奸臣秦檜。
這張關係網,幾乎覆蓋了北宋政壇的核心人物。權力、財富、聲望,都在這張網中流轉。
李清照就這樣,一出生便站在權力的中心。
命運的天平從起跑線就開始傾斜。現代社會講究公平競爭,古代社會講究血統出身。
李清照的才華固然驚世,家世背景同樣重要。
沒有這樣的出身,一個女子想在文壇立足,幾乎不可能。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李清照敢批評蘇軾"不協音律",敢在文壇指點江山,靠的不僅僅是才華,更是身後這張龐大的關係網。
小時候的李清照,在伯父伯母家長大。缺少生母的關愛,卻意外獲得了更多的自由。
沒有"女教"的束縛,她能像男孩子一樣讀書學習。
這種自由,為她日後的成就奠定了基礎。
繼母王拱辰的孫女,同樣善文。李清照的文學啟蒙,很大程度上來自這位繼母。
血緣關係未必決定一切,教育和環境的影響更為深遠。
李清照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既享受著權貴家族的榮華富貴,也承受著門第之爭的重重壓力。
權力的遊戲從來殘酷,即使是至親之間,也可能反目成仇。
第二章:表姐夫蔡京——"六賊之首"的複雜面相
蔡京娶了王珪家的孫女。按輩分,李清照得叫這位宰相一聲表姐夫。
這個表姐夫,名聲複雜得很。
《水滸傳》里,蔡京是十惡不赦的大反派。
史書上,蔡京被列為"六賊之首"。民間傳說里,蔡京陷害忠良,禍國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