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詩《賣炭翁》,初讀不知文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2025-09-25     滿素荷     反饋
3/3
因為,那不是別人的悲慘故事,而是自己與他有太多相似之處。一車炭千餘斤,還有一頭牛,竟然只得華而不實的半匹紅紗一丈綾。

更令人心痛的是,年少時唾棄的黃衣使者,竟然成為中年人們艷羨的對象。權利的誘惑,無法抗拒。在品嘗百苦後,我們或許不想再去奮鬥,不再思考自我,只是渴望一個富足安逸的生活。至於自己最終會成為什麼樣子,似乎已經沒有人太過在意。

最終,我們不自覺地成為了少年時最討厭的模樣。

道盡古今稱千古

《賣炭翁》道盡古今滄桑,是千古奇文。後人紛紛效仿,寫下曾在底層苦苦掙扎的人們:秦婦、蠶婦、捕蛇者又或者祥子。

他們或許名字各異,身份不同,卻跨越了時空的界限,依舊能夠引起我們的共鳴。

這便是經典的獨特魅力。
呂純弘 • 31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2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8K次觀看
幸山輪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