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詩《賣炭翁》,初讀不知文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2025-09-25     滿素荷     反饋
1/3
《賣炭翁》出自"詩魔"白居易之手,用135字,講述了賣炭老翁平凡而艱辛的一天。透過他的生活片段,我們看到當時社會底層人民的心酸與無奈。

《賣炭翁》

唐•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少年時,尚未品嘗生活的苦澀。讀此詩,不過是匆匆一瞥,為應付考試而囫圇吞棗,詩倒是背誦得滾瓜爛熟,卻未體會其中深意。

那時,只覺得白居易憤世嫉俗,認為詩中的苦難與黑暗是另一個世界的故事。

然而,如今重讀《賣炭翁》,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自己當年太傻太天真。

年少不知愁滋味

年少時,我們懷揣著無限夢想,以為世界就像一本打開的書,只需輕輕翻動,便能找到成功的答案。

賣炭翁,一個終年在終南山里伐木燒炭的老者,他的頭髮、臉龐,甚至身上,都沾滿了柴灰,雙鬢斑白,十指漆黑。

這樣的形象,在我們看來或許有些髒亂,甚至嫌棄。但在他眼中,這卻是生活,是養家餬口的艱辛與責任。

當讀到「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時,除了心酸和同情,更多是不解與困惑。

如此近乎自虐的生存方式,為何繼續下去?換一種生活不好嗎?

答案是否定。因為古時候工作不像現在,工作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找到,年紀大了更是難上加難。

年少時,曾以為世界充滿無限可能,總覺得只要努力,就能出人頭地。

因此,對賣炭翁的遭遇,更多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然而,隨著閱歷增長,我逐漸明白,他的無奈,更多是無力反抗。

因為,打破現實需要勇氣與毅力,這並非每個人都能夠輕易擁有。

可是,那時我們太年輕,根本無心留意這些。當我們被社會揉搓,才會發現,原來每個人都在與命運抗爭,只是方式不同罷了。
1/3
下一頁
呂純弘 • 31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2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8K次觀看
幸山輪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