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短短十六個字,沒有原因,結果卻慘烈,他可以帶入到古人、今人的生活,幻化成無數個故事。
在《軍師聯盟》中,曹丕和司馬懿有一段對話。
彼時的曹丕,身為嫡長子,理應繼承曹操的事業。
可是,在曹操看來,曹植更適合這個位置。
他一心打壓積極的曹丕,出了難題給曹丕,希望他知難而退。
司馬懿為他分析: 進,就是與父親為敵,父親為尊,你無法抵抗。退一步,投身文學,也能有一番作為。
身在亂世,曹丕不願為文,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
為了理想而與父親對抗,是一條死路;丟掉理想,違心地做一個學者,比殺了他還難受。
曹丕無奈吟出: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
橫在眼前的父親,就是一條河,該如何渡過呢?
電視劇中,曹丕的結局無疑是好的,他的堅持最終打動了曹操,達成了理想。
每一個向著夢想固執前行的人,都是孤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