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貝殼就是貨幣,一串能買個奴隸,為何人類不去趕海多撿一點?

2025-09-23     花峰婉     反饋
2/3
中原王朝的核心區域在陝西河南一帶,離最近的海岸也有四百公里以上。這距離在今天不過是高鐵一小時的車程,在三千年前卻是生死之旅。

荊棘密布的荒野中遊蕩著犀牛大象、豺狼虎豹!濕熱沼澤里潛伏著瘧疾瘴氣。更危險的是東部沿海盤踞著被中原人稱為「兇殘蠻夷」的部落,他們手裡的石斧可不認什麼淘金客。

就算九死一生撲進大海的懷抱,多數人也會傻眼:沙灘上隨手可拾的尋常貝殼根本不配當錢幣。

商朝官方認證的貨幣是阿文綬貝、虎斑貝、環紋貨貝等特定品種。這些珍稀貝類大多生活在福建以南的溫暖海域!

中原人走到河南安陽(商朝都城)就已經喘不過氣,更別說穿越一千三百公里去廈門趕海了。

即便幸運兒真撿到幾枚珍稀海貝,也成不了暴發戶。天然貝殼需要經過打磨、鑽孔、雕刻等複雜工序才能成為流通貨幣。

這些工藝掌握在少數工匠手中,尋常人根本無從下手。貝殼不僅是錢,更是貴族彰顯身份的奢侈品,平民突然揣著一把貝幣出門,簡直像揣著定時炸彈。

河南安陽出土的戍嗣子鼎記載:某年九月丙午日,商王賞賜戍嗣子二十朋貝幣,受賞者激動得立刻鑄鼎留念。

可見二十朋貝幣就足以讓貴族感恩戴德,若有個衣衫襤褸的窮人摸出同樣多的貝幣,八成會被當作盜賊捆起來喂野獸。

退一萬步說,就算有人神通廣大弄到大量珍稀貝殼並安全運回中原,結果可能更慘。

貨幣的價值源於稀缺性,當貝殼像潮水般湧入市場時,只會引發災難性貶值:80朋貝幣昨天還能換十畝良田,明天可能連只雞都買不到。

更別提統治者必然出手整頓「擾亂金融秩序」的罪魁禍首。
呂純弘 • 31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2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8K次觀看
幸山輪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