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貝殼就是貨幣,一串能買個奴隸,為何人類不去趕海多撿一點?

2025-09-23     花峰婉     反饋
3/3
貝殼貨幣終究輸給了歷史進程。隨著貿易擴大,真貝產量跟不上市需求,人們開始用石頭、獸骨、青銅仿製貝殼。河南安陽出土的商代銅貝,標誌著中國金屬鑄幣的開端。

到戰國時期,魏國的「梁充釿」銅錢五十枚就能兌換一寽(約1250克)黃金,比貝殼輕便又保值。曾經輝煌的貝幣,漸漸淪為貴族墓中的陪葬品。

不過貝殼的貨幣生命異常頑強。明朝鄭和下西洋時,還見到馬爾地夫的貝殼被販賣到泰國、孟加拉當錢用。

中國雲南部分地區直到十六世紀仍流通貝幣。甚至同一時期的北美印第安人,還在用貝殼交易。

這種原始貨幣的餘暉,持續照耀人類經濟史近數千年。如今收藏市場上,一枚天然的石貝、骨貝也就百來元,品相絕佳的銅貝標價數百到上千元。一些稀有的金銀貝才可能達到上萬的價格。

歷史總在提醒我們:當整個社會認定某物珍貴時,沙粒也能變成黃金。而當共識消散時,黃金也不過是沉重的石塊。
呂純弘 • 31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2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8K次觀看
幸山輪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