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臨終前寫給小兒子的詩,短短28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2025-09-22     滿素荷     反饋
1/3
《五元燈會》卷十七記載了南宋禪僧青原惟信的一段語錄: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青原惟信並不是赫赫有名的大師,史書對他的生平事跡記載很少,但是這一段語錄卻因為它的哲理性,被歷代人們所傳頌。

禪師依據自己的親身體會,把人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未參禪前,對事物的理解按照社會賦予我們的常識,這個時候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時候的山水是你眼中的山水,但未必是事物的真相。

參禪後經過自身的摸索、歷練,從書本或其它各種途徑對人生有了一定的領悟,「有個入處」,這個時候進入第二個階段,開始否定之前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就好比說,他眼中的壞人,在你眼中未必是壞人,還可能是個大好人;而她眼中的丑,也不一定是真的丑,或許在你眼中還挺美。

而到了第三個階段,「而今得個休歇處」,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將前面的觀點再次否認,進入否定的否定。

此時的禪師心思一片澄明,對人生已經了悟,不再感到焦慮,也不再迷惑,不再以自己的主觀立場去看待萬事萬物,放下了心中的執念,允許並接受這個世界的所有不同,此時世間萬物呈現出它們原本真實的面目。
1/3
下一頁
呂純弘 • 31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2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8K次觀看
幸山輪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