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至今藏於大英博物館
1793年的8月,乾隆帝早已在承德避暑山莊避暑,他的八十三歲生日慶典也將於下個月在這裡舉行。好大喜功的乾隆把他的所謂「十全武功」雕刻在避暑山莊裡樂滋滋地自我品嘗,洋溢著清朝帝國的自得情緒。
此時19世紀已經迎面而來,世界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此時的乾隆身在避暑山莊,還完全沉湎於清朝帝國的夢幻之中。
此時,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派遣訪華的馬戛爾尼等使臣已經在即將覲見乾隆的路上了。
為了敲開清政府的大門,英國人確實動足了腦筋,他們知道如果以談判的架勢來中國,很可能被拒之門外。所以他們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給乾隆皇帝祝壽。
既然是祝壽,肯定得拿禮物,在一系列周密準備後,一個包含軍事、天文、測繪、航海等各方面百餘人的使節團,攜帶有最新的天體運行儀、新式榴炮彈、連發槍、蒸汽機、織布機等大批貴重禮物,於1792年9月26日從英國朴茨茅斯港乘遠洋船「獅子號」浩浩蕩蕩地從英國出發,前往中國。
在出發前,英國人先通過十三行,給清朝的兩廣總督發了封公文。兩廣總督郭世勛得知後,連忙給乾隆皇帝上了一封緊急奏摺,說是有一個名叫「英吉利」的國家,想派人前來進貢,給皇帝祝壽。
乾隆得悉大悅,特下諭旨:「馬戛爾尼進貢,海道至天津赴京......自應准其所請......。」
1793年8月5日,馬戛爾尼的船隊經過九個月的行駛,終於抵達天津大沽港,於是轉乘中國客船,於8月16日到達通州。
英國政府的本意是想打著為乾隆皇帝祝壽的旗號,通過出訪打開對清朝自由貿易的大門。沒想到,從英國使團的船隻一靠岸,就被乾隆派去的欽差掛上了「英吉利貢使」的旗幟。
馬戛爾尼等人雖然對此表示不滿,但也沒有發作,接著趕著旱路到達了京城。
使節團由當時的圓明園總管接待,馬戛爾尼等人被安置在圓明園的宏雅園。根據乾隆皇帝的旨意,馬戛爾尼等人將大件禮物放置於圓明園內後,攜帶小件禮品於9月2日自北京出發,9月8日到達承德避暑山莊。
在覲見乾隆皇帝之前,雙方對跪拜禮節發生了爭執。馬戛爾尼拒絕給乾隆皇帝三跪九叩,但是當時又臨近乾隆壽日的最後時刻,清廷只好通知馬戛爾尼等人:皇帝陛下已經恩准特使,可以用見英國陛下同樣的禮節來見皇帝(即施單腿下跪禮)。
9月14日,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等人早早等候於承德御花園。園中一片寬闊空場上支起了一巨型大帳,四周駕金漆金柱,中設寶座。
在音樂和頌揚聲中,乾隆端坐16人高抬的無蓋肩輿中由侍衛多人擁戴而至。經禮部尚書引導,馬戛爾尼雙手過頂恭捧裝在金盒子裡的英王書信,單腿下跪。
乾隆接過書信,和顏悅色地說:「貴國君主派遣使臣來清,我非常高興,願兩國臣民永遠和好。」
清廷本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原則對使節團致以最高級別的歡迎儀式。乾隆以盛宴歡迎,還在山莊的萬樹園內以大型歌舞和焰火晚會招待,避暑山莊一片熱鬧。
9月17日,乾隆的「萬壽」慶典活動當天,馬戛爾尼等人和大部分皇族以及各國使節共同為乾隆祝壽。
馬戛爾尼此行共帶來禮品19宗590餘件,都是當時英國的科技文化精品:有改良蒸汽機、紡織機、滾動印刷機等,還包括一大批先進的武器設備,如卡賓槍、步槍、榴彈炮、迫擊炮、英國最新式戰艦「君主號」模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