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仁慈的太監:宣讀聖旨時,故意念錯一個字,拯救數千人生命

2025-08-11     花峰婉     反饋
1/2
史上最仁慈的太監:宣讀聖旨時,故意念錯一個字,拯救數千人生命

「居翰改一字而活千人,君子以為仁」。就這麼一句話,分量千鈞。在那個殺人如草芥的亂世,一個所謂的「閹人」,用一支筆,硬生生從閻王爺手裡搶回了一千多條命。

公元857年,張居翰出生在河北清河縣。晚唐那會兒,兵荒馬亂,苛捐雜稅能把人逼死。他家窮得叮噹響,多一口人就多一張嘴吃飯。父母愁得實在沒辦法,做了一個在當時看來不算稀奇、但擱現在絕對是驚天動地的決定:把兒子送進宮裡當太監。

為啥?就為了一口飽飯,為了能活下去。在那個年代,尊嚴在餓肚子面前,一文不值。這一刀下去,斷的是子孫根,換的是一條活路。

進了宮,那地方可不是什麼善堂。到處都是人精,踩著別人往上爬是基本操作。小張居翰剛進去,就是個最底層的小黃門,乾的是最累的活,挨的是最多的白眼。但他這人有個特點,悶頭幹活,不多話,也從不惹事。他就像個透明人,在那個吃人的環境里,努力讓自己不被注意到。

可能正是這份沉穩,讓他遇上了貴人。當時的掖廷令(管理宮廷事務的大太監)張從玫,見多了機靈鬼和野心家,反而覺得這個踏實肯乾的孩子不錯,就把他收為養子。這一下,張居翰的命運才算有了轉機,從一個任人欺負的小雜役,變成了有靠山的人。

但他心裡跟明鏡似的,宮裡頭,今天你受寵,明天就可能人頭落地。所以他比誰都懂「謹小慎微」這四個字的重量。唐昭宗賞他五品官才能穿的緋色官服,這可是天大的榮耀,他卻誠惶誠恐,總覺得這身衣服燙人。他骨子裡就不相信天上會掉餡餅,只相信禍福相依。

很快,亂世的刀鋒就劈到了他眼前。黃巢起義,叛軍攻破長安,皇帝倉皇出逃。張居翰當時負責護駕,二話不說抄起刀就跟叛軍玩命。史書上說他親手宰了好幾個敵兵,硬是殺出一條血路,保著皇帝逃了出去。

這一仗,讓他出了名。他不是靠阿諛奉承,是靠實打實的拚命換來的。

可好景不長,更大的清洗來了。公元903年,權臣朱溫看宦官不順眼,找了個由頭說服皇帝,把宮裡有頭有臉的太監來了個一鍋端,史稱「庚申之變」,殺了七百多人,血流成河。遠在幽州的張居翰,自然也在黑名單上。

眼看就要人頭不保,這時候,他早年在幽州處下的人脈起了作用。幽州節度使劉仁恭是個狠角色,但他佩服張居翰的為人。劉仁恭仗義,直接來了個「偷梁換柱」,找了個倒霉的死囚當替死鬼,對外宣稱張居翰已經「暴斃」,然後把他悄悄藏進了深山老林里。

這一藏,就是十三年。從一個呼風喚雨的大太監,變成一個見不得光的「野人」。這十三年里,他乾了啥?史書沒細說,但可以想像,那絕不是什麼田園牧歌的日子。是個人碰到這種落差,心態都得崩。可張居翰硬是熬過來了,他就像一塊石頭,在時間的沖刷下,變得更加堅硬和沉默。

十三年後,風雲再起。後梁大軍圍攻幽州,劉仁恭快頂不住了,這才想起了自己藏在山裡的「張老弟」。張居翰被請出山,搖身一變,從太監成了謀士。他出的「圍魏救趙」之計,讓晉王李存勖奇襲後梁的潞州,成功解了幽州之圍。

這一仗,讓他徹底「復活」,也讓他站到了新時代的舞台中央——後唐。他跟著李存勖南征北戰,特別是在潞州保衛戰里,守城一年多,彈盡糧絕,餓了就煮鎧甲上的皮帶吃,箭用完了就拆屋子當柴燒。敵人許諾高官厚祿讓他投降,他眼皮都沒抬一下。這就是張居翰的底色,你可以說他謹慎,但他的骨頭是硬的。
1/2
下一頁
呂純弘 • 74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52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35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