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經:氣死父親,私通乳母,鄭成功的逆子,雖失小節卻守20年大義

2024-02-16     花峰婉     反饋
4/4
此時,靖南王耿精忠派人邀請鄭經登岸,鄭經認為時機成熟,他西渡福建,和曾經的仇人耿精忠聯合攻打清軍。《閩海紀要·甲寅》記載:

鄭經蟄伏多年,這次為了「復國」,堪稱精銳齊出。在鄭經的攻擊下,清軍連連敗北,泉州、漳州等地心系明朝之士紛紛前來投靠鄭經。而後,鄭經轉戰廣東,占領了潮州、惠州全境。此時他已經擁有漳、泉、潮、惠四座重鎮,實力龐大。

這是鄭經復國的最高光時刻,也是他人生的巔峰。可是,這一時刻太過短暫。

鄭經的勢力坐大,這引起了耿精忠的嫉妒,畢竟,耿家才是福建的地頭蛇。於是,鄭、耿二人開始交惡。此時的鄭經一味「復國」,並沒有妥善處理和耿精忠的關係。接下來,耿精忠首鼠兩端,他暗通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打算助清軍攻打鄭經,進而侵吞鄭經的勝利果實。最終,清軍在烏龍江擊敗鄭經,鄭經只得退回廈門,打算堅守。

在廈門期間,鄭經一方面派劉國軒回台灣搬兵,另一方面積極派人到福建、廣東、浙江沿岸的島嶼安撫軍心。待劉國軒帶領兩萬兵馬歸來,鄭經再次反攻閩南。當時,清廷為了儘快平定三藩之亂,派人與鄭經和談。但鄭經堅持不剃髮、不登岸,康熙無法接受,所以談判很快破裂。

接下來,耿精忠投降清朝,傑書和耿精忠聯合攻打鄭經。鄭經在沿海一帶堅持了近3年的時間,由於後勤薄弱,最終不敵清軍。鄭經的兵馬和戰艦損失大半,只得怏怏地返回台灣。

鄭經這次反攻清廷,歷時6年,他拼盡全力,可惜壯志未酬。而且,這6年的時間,他幾乎掏空了台灣的家底。待鄭經歸來,其母董氏責怪鄭經:

七府連敗,二島亦喪,皆由汝無權略果斷……

按照董氏的意思,他們就應該在島上過太平日子,談什麼「復國」。可是鄭經身為明朝最後的勢力,如果就這樣蝸居台島,他焉能甘心?

然而,不甘心又如何。這一年,陳永華看到鄭經兵敗而歸,悲傷不已,不久病逝。此後,明鄭內部再無人支持鄭經「復國」。

鄭經見「復國」無望,心情鬱結,開始沉迷於酒色。第二年,鄭經去世,年僅39歲。

鄭經臨終前,將延平王印璽交給他的長子鄭克臧。但由於鄭克臧是鄭經和弟弟的乳母所生,馮錫范等人以鄭克臧非鄭氏血脈為由,殺鄭克臧,扶持鄭克臧的弟弟鄭克塽為延平王。鄭克塽年幼,馮錫范專權,台灣很快衰敗。康熙二十二年,姚啟聖、施琅二人合力攻台,鄭克塽兵敗投降,至此,盤踞台島23年之久的明鄭滅亡。

在筆者心目中,鄭經是個複雜的人物。首先,他作為鄭成功的嫡長子,他本是鄭成功培養的繼承人,可是,他不顧倫理私通弟弟的乳母。其次,為了穩固權力,他用血腥手段屠殺叔伯。最後,待到人生的最後,他因為受挫而一蹶不振。孔子曰: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氣血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鄭經少年未戒色,壯年未戒弒殺,人生的最後又患得患失。孔子所謂的「三戒」,鄭經一個都沒有做到。

但是,在博史君心目中,鄭經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小節上問題很大,但卻一直堅守民族大義。他雖然抗拒清朝,但卻一直在謀求「復國」。他雖然和外夷通商,但卻堅持中華本心。鄭經經營台灣20年,堅持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正義立場,反抗清朝的民族壓迫和荷蘭殖民者的侵略,這樣的人,不能被後世一棍子打死。

歷史是辯證的,當代讀史人,當以鄭經之失為戒,以鄭經之大義為伍

本文為博史通今原創,參考資料:《清史稿·卷224》《福建通志•福建列傳•卷31》《台灣外記·卷11》《閩海紀要》《陳參軍列傳》。
熊康翰 • 20K次觀看
熊康翰 • 6K次觀看
熊康翰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23K次觀看
熊康翰 • 6K次觀看
熊康翰 • 8K次觀看
管輝若 • 11K次觀看
熊康翰 • 2K次觀看
管輝若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26K次觀看
熊康翰 • 3K次觀看
管輝若 • 3K次觀看
熊康翰 • 3K次觀看
熊康翰 • 12K次觀看
熊康翰 • 9K次觀看
熊康翰 • 3K次觀看
熊康翰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3K次觀看
熊康翰 • 3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熊康翰 • 2K次觀看
管輝若 • 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