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經:氣死父親,私通乳母,鄭成功的逆子,雖失小節卻守20年大義

2024-02-16     花峰婉     反饋
1/4
鄭經:氣死父親,私通乳母,鄭成功的逆子,雖失小節卻守20年大義

楔子:

公元1661年4月,鄭成功讓19歲的長子鄭經留守廈門,他自己帶著數百艘戰船橫渡台灣海峽,向荷蘭殖民者發動血戰。鄭成功和荷蘭人打了七個多月,最終趕走荷蘭殖民者,將寶島台灣收回到中華民族的手中。

正在鄭成功長舒一口氣的時候,他突然接到唐顯悅的來信。在信中,唐顯悅大罵鄭成功「治家不嚴,何以治國?」

唐顯悅是鄭經之妻唐氏的祖父。原來,在鄭成功遠征台灣期間,鄭經私通弟弟的乳母陳昭娘,並生下兒子鄭克臧。鄭成功接到信後,怒火攻心,吐血不止。為了清理門戶,也為了給唐家一個交代,鄭成功決定殺掉這個逆子。《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記載:

錦與乳媼通,生子,(鄭成功)遣泰就殺錦及其母董。

鄭成功派堂兄鄭泰去殺掉鄭經和鄭經之母董氏。可是,還沒等鄭泰殺掉鄭經,鄭成功已經數痛攻心,一命嗚呼了。

在歷史上,鄭經是「明鄭」的第二代掌舵人。他氣死父親鄭成功,治理台灣20年,是個極具爭議的人物。本文,博史君將大量搜集歷史材料,為大家重述鄭成功長子、明朝第二代延平王鄭經的一生。希望大家能通過他,了解一段不一樣的明清史和台灣史。

一、鄭氏生長子,延平續血脈

鄭經,又名鄭錦,字賢之、元之,號式天,乳名叫「錦舍」,福建南安人,根據《清史稿·鄭成功傳》記載:成功子十,錦其長也,一名經。

民族英雄鄭成功有十個兒子,鄭經是他的長子。而《福建通志•福建列傳•卷31》記載:經字元之,母董氏,素無寵。

鄭成功的妻子董氏是禮部侍郎董颺先的侄女。鄭經是董氏所生,是鄭成功的「嫡長子」。只是,董氏並不受鄭成功的寵愛。

要說鄭經,還要簡單介紹一下他的家族史。鄭經的爺爺名叫鄭芝龍,是明朝末年有名的海上商人,偶爾也做一些「走私」和「打劫」的生意,因此麾下有一批自己的隊伍。明朝末年,鄭芝龍接受明廷的招安,從此歸順明朝。後來清軍入關,崇禎帝自縊。鄭芝龍率軍南下,維護南明弘光政權。

可是,隨著弘光政權的滅亡。鄭芝龍接受了他的老鄉、清朝大學士洪承疇的勸降,打算歸順清朝,並出兵攻打自己的家鄉。鄭芝龍的舉動,引起了很多部將的不滿,鄭成功之母也在紛爭中自縊身亡。鄭成功滿懷忠義,不同意父親的做法,遂帶兵遠走廈門和金門,從此和父親分道揚鑣。

這一階段,鄭成功身邊有一個很關鍵的人物,此人就是陳永華。在歷史上,他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陳近南。筆者此前曾寫過一篇關於他的長文(陳近南:32年英雄,300年大義,歷史上的他,比金庸筆下更偉大)。

在陳永華的幫助下,鄭成功在沿海一帶持續抗清十餘年,先後效忠於南明隆武、永曆帝。

鄭經生於明朝崇禎十五年(1642年),幼年的他目睹了父親和祖父的決裂過程。隨著他的長大,他開始幫助父親處理政務和軍務。清朝順治六年(南明永曆三年),永曆帝封鄭成功為「延平王」,鄭經是為延平王世子。

為了穩固鄭經的地位,鄭成功和南明兵部尚書唐顯悅聯姻,把唐顯悅的孫女唐氏許配給了鄭經。

清朝順治十五年和十六年(永曆十二年、十三年),鄭成功在為長子迎娶唐氏之後,先後兩次率軍北伐,打算收復明朝疆土,可惜都以失敗告終。為了避免清軍的持續圍剿,鄭成功在陳永華建議下,將目光投向了海峽對岸。他們打算從荷蘭人手中奪取台灣,以充當鄭氏的第二落腳點。

在鄭成功率軍北伐清朝、收復台灣的這段時間內,鄭經受命接過父親的重任,鎮守金門、廈門等地。根據《台灣外記·卷11》記載:經自監守各島,仁慈儉恤,謙恭愛人;雖好學善射,但嚴毅果敢弗如厥父之風也。意思是,鄭經管理金廈等島嶼,盡職盡責。他為人寬厚恭謙,而且文武兼備,有其父之風。

不過,鄭經也有個缺點,那就是他私生活問題很大,他不喜歡自己的妻子唐氏,而是和四弟鄭睿的乳母陳昭娘有染。鄭成功在的時候,他們還有所顧忌,後來鄭成功出征台灣,鄭經和陳昭娘就肆無忌憚了,陳昭娘甚至還為鄭經生下了一個兒子,此子就是鄭克臧。

且說順治十八年,鄭成功率領精銳冒著荷蘭人的大炮,橫渡海峽,經過7個月的鏖戰,終於收復了台灣。可到了第二年(康熙元年),鄭成功就收到了唐顯悅的來信,信中把鄭經和陳昭娘私通並生子的事情全部抖了出來,鄭成功看完信後,急火攻心,吐血不止,竟然暈厥過去。等鄭成功醒來,他下令殺掉這個逆子,這便是本文開篇的那一幕。

那麼,鄭經是怎麼逃過鄭成功的追殺的呢?

二、成功欲殺子,鄭經清門戶

當時,鄭成功在台灣,他派部將黃昱回到廈門,下諭給鄭成功的堂兄鄭泰,讓鄭泰殺掉鄭經,由於鄭經的母親董氏有「教子不嚴」之罪,鄭成功下令將董氏也一併除掉。這件事,在《閩海紀要·壬寅》中有詳細記載:

世子經居思明州,與乳媼通,生子。成功聞之大怒,命黃昱至島,諭鄭泰監殺世子經及經母夫人董氏,以教子不嚴也。諸部大驚,忠振伯·洪旭不肯用命。

鄭泰畢竟是鄭氏血親,他接到命令後非常猶豫,他想到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保全鄭經和董氏,而殺掉乳母陳昭娘,這樣也算給唐家一個交代了。

當鄭泰把這個建議又派人送到台灣的時候,一來二去,耽誤了不少時間。就在這期間,鄭成功的父親、已經投降清朝的鄭芝龍被康熙初年四大輔臣之一的蘇克薩哈斬殺,鄭成功雖然和父親分道揚鑣,但聞訊後又吐血不止。而後,南明最後一位皇帝永曆帝朱由榔被吳三桂所殺,鄭成功得到消息後臥床不起。這時,鄭成功又接到鄭泰的消息,得知鄭泰還沒有殺掉鄭經,鄭成功悲憤不已,下令讓鄭泰一定要殺掉鄭經。而後猝然去世。

根據《閩海紀要》中記載,鄭成功臨終前「頓足撫膺,大呼而殂」。可見,一代英豪鄭成功在臨終前多有不甘。而他的兒子,是氣死他的主因之一。(下圖為鄭成功墓)
1/4
下一頁
熊康翰 • 20K次觀看
熊康翰 • 6K次觀看
熊康翰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23K次觀看
熊康翰 • 6K次觀看
熊康翰 • 8K次觀看
管輝若 • 11K次觀看
熊康翰 • 2K次觀看
管輝若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26K次觀看
熊康翰 • 3K次觀看
管輝若 • 3K次觀看
熊康翰 • 3K次觀看
熊康翰 • 12K次觀看
熊康翰 • 9K次觀看
熊康翰 • 3K次觀看
熊康翰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3K次觀看
熊康翰 • 3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熊康翰 • 2K次觀看
管輝若 • 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