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烏鴉只在清晨和傍晚叫一叫,然後很早就去睡覺去了,怎麼會和寒山寺的和尚一樣,半夜深更爬起來「搞事情」呢?
於是這位「邊緣動物學家」說,詩里的「烏」是指「烏臼鳥」。古書上的確有這種鳥的記載,比如明代楊慎《丹鉛錄》中介紹:「烏臼,五更鳴,架架格格者也。如燕,黑色長尾,有歧。」
但是這裡仍然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從楊慎的描述,我們完全看不出烏臼這種鳥和烏鴉有什麼區別;第二個是這種鳥五更天叫,那就是在「破曉」時分啼叫,而不是在「半夜」。
後來又有人指出,北方的烏鴉經常在凌晨五點多就開始鳴叫。這麼一看,就更搞不清張繼寫的是哪一個品種的「烏鴉」了。
因為這個原因,於是就有人說「烏啼」中的「烏」,並不是指鳥。「烏啼」是一個名詞,它指的是寒山寺附近的「烏啼山」。然而這座山的得名,恐怕還是在《楓橋夜泊》這首詩成名之後。
二、文學創作,需要想像美
就這樣,「考據癖」們的考據,越走越偏,讓人看了直想發笑,於是網友們經常罵這些專家是不是吃飽了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