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最狠毒的人,多次殘殺恩人,如今被佛教供奉為英雄
笮融是東漢末年的人物,出生在丹陽,後來活動範圍主要在徐州下邳。他生活的那個年代,正是三國亂世的前奏,天下大亂,群雄割據,地方官員和軍閥各干各的,老百姓日子過得苦不堪言。笮融不是什麼名門望族出身,史書里也沒說他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但這傢伙很會鑽營,心眼兒多,手段也狠。他不是那種靠武力打天下的猛將,也不是靠智謀出名的謀士,而是靠著投機和背叛一步步混出名堂。
他最早出場,是投靠了徐州牧陶謙。陶謙當時是徐州的大佬,手下管著好幾個郡,算是個有點實力的諸侯。笮融被陶謙看中,派去負責廣陵、下邳、彭城這三郡的漕運。啥叫漕運?簡單說就是管理糧食運輸,這可是個肥差事。東漢末年,糧食比金子還值錢,誰手裡有糧,誰就有話語權。陶謙把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笮融,本來是希望他能保障徐州的軍糧供應,可沒想到,這傢伙完全把這當成發財的機會。
貪財斂權,借佛斂財
笮融接手漕運後,沒想著好好乾活,而是利用職權大撈特撈。他把三郡的糧食和物資私吞了不少,自己囤起來,有時候還高價賣出去,中飽私囊。按理說,一般人貪了這麼多錢,可能就低調享受生活了,但笮融不走尋常路。他把這些錢花在了一個特別的地方——建佛寺。
對,你沒聽錯,這傢伙是個佛教迷。他在下邳大興土木,修了個特別豪華的佛寺,叫浮屠寺。這寺廟據說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廟之一,規模大得驚人,能容納好幾千人。他還強制當地老百姓信佛教,不信不行,誰敢不從就動用暴力收拾。結果呢,下邳周圍的百姓被他逼得沒辦法,好多人被迫放下農活,天天去寺里念經。時間一長,信徒越來越多,史書里說他吸引了五千多戶人加入,這規模在當時絕對不小。
但這事兒有個大問題。笮融修寺廟、養信徒,花的都是公家的錢。他把糧食賣了,把稅收挪用了,導致下邳的經濟直接崩了。老百姓沒飯吃,地方財政也撐不下去,整個徐州都被他拖累得夠嗆。他表面上是為了推廣佛教,但實際上,這更像是他給自己樹碑立傳、撈政治資本的手段。他的信仰看著挺虔誠,可乾的事兒一點也不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