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尾直接切換到女主人公的視角:
舒而脫(tuì)脫兮,無感(hàn)我帨(shuì)兮,無使尨(máng)也吠!
脫脫是指舒緩而輕柔的動作;「感」通「撼」,意為動搖;帨是女子佩戴的佩巾;尨則是多毛的狗。
這句話的意思是:
請你慢慢來別著急,不要弄壞了我的佩巾,聲音小一點,不要惹得狗兒汪汪叫。
把人招來可就不好啦。
他們究竟在茂密的灌木中做些什麼事,答案呼之欲出。
15個字,將男子急切的愛欲,姑娘的羞怯緊張描寫得淋漓盡致。
這種行為不要說是在古代,即使放到現在,也是能掀起大片輿論的程度。
怪不得千年來受盡討伐,被指責淫靡,無禮,傷風敗俗。
這樣一首難登大雅的詩,為什麼能夠選入《詩經》,又有什麼解讀的必要呢?
其實早在千年前,《詩經》的編修者孔子就已經給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