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秋流行「爆改月餅」!漢堡、麵包……萬物皆可成月餅!

2025-09-26     幸山輪     反饋
3/3
年輕人用「創意爆改」

來參與傳統節慶

將漢堡、包子、蛋黃派壓成月餅,表面上看,像是一場部分年輕人對傳統月餅發起的「調侃式反抗」,甚至帶點對高糖高油傳統口味的小小「嫌棄」。但從深層來看,卻體現了他們即使對傳統食物本身興趣有限,卻依然不願缺席節日儀式感的複雜心態。

端午食粽的歷史,眾所周知和紀念屈原有關。但說起吃月餅的歷史,知之者則甚少。一說最早可溯源到商周紀念太師聞仲的「太師餅」;又說和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有關;還有研究稱唐朝已有類似食物。更主流的觀點是,月餅發展於宋——大文豪蘇軾就曾寫過「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句子,生動描寫其形態與口感,與現代月餅非常相似。至明清以後,月餅逐漸定型為如今我們所熟悉的節慶食品。

儘管這些歷史細節並非人盡皆知,但月餅作為「團圓」的象徵,卻深入人心。其圓形造型,既是對滿月的模仿,也是對家庭圓滿、生活和諧的美好寄託。

正因如此,相比餡料與口味,月餅的「形狀」所承載的符號意義在中秋節中顯得更為核心。有些年輕人雖不喜歡吃月餅,卻依然願以創意方式參與進這場儀式中來——哪怕只是把漢堡壓成月亮的樣子。

「思維打開了,不愛吃月餅的年輕人正用自己的『爆改』辦法來體驗傳統節日儀式感。」市民小陳這樣評價。

【記者觀察】

「邪修月餅」也有中秋情

這個中秋,熱愛月餅的你或許依然會選擇一枚傳統的蓮蓉雙黃月餅,配一壺清茶,與家人共賞月圓;又或許,不愛吃月餅的你拿出剛到貨的模具,把手邊的餐包零食壓成月餅的樣子,時隔多年再次啃上那枚「圓」。

月餅一定要是麵糰、糖漿和餡料嗎?當然不。上海人酷愛的鮮肉月餅就是咸口,還有一些品牌的冰淇淋月餅,將巧克力做殼,冰淇淋做餡,早許多年已經爆改了月餅本體。

所以,這些網友們看似「胡鬧」的舉動,或許正是年輕人參與文化傳承的另一種方式。無論你是熱愛正經的傳統月餅,還是喜歡不正經的「一分鐘壓月餅」,抑或是兩者折中的DIY懶人「月餅」,本質都是對「團圓」寓意的嚮往與守望,延續著我們對中秋文化的深厚情感。
呂純弘 • 31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2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8K次觀看
幸山輪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