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擺爛不生孩子,那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這種亂世都誰在生?
現在打開社交平台,滿屏都是年輕人吐槽 「生不起、養不起」,有的乾脆直接躺平說 「不生了」。可你有沒有想過,在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那種人命不如草的亂世,反而沒人敢輕易說不生孩子?
畢竟現在的 「擺爛」 是有底氣的 —— 有警察保護、有社保兜底,可擱在古代亂世,不生孩子才是真的活不起。
就拿數據來說,現代人口學者葛劍雄考證過,漢代平均每個育齡婦女能生 6-7 胎,到了魏晉南北朝雖然降了點,但也有 2-3 胎,反觀現在,很多地方生育率連 1.5 都不到。這就有意思了,到底是哪些人在亂世里硬著頭皮生孩子?他們圖啥?
魏晉世家:生娃是權力的 「儲蓄罐」
要說起魏晉南北朝誰最能生,那得數那些手握權力的世家大族。你想啊,那時候沒有科舉制,當官全靠家族勢力,兒子多不多直接關係到家族能不能站穩腳跟。就拿琅琊王氏來說,史書記載他們 「累世同居」,一大家子人丁興旺得很,家裡的子弟要麼在朝廷當大官,要麼和其他士族聯姻,簡直把 「多子多福」 玩成了 「多子多權」。你以為他們生娃是為了傳宗接代?
根本沒那麼簡單,這分明是在儲存權力 —— 一個兒子當官能占一個坑,五個兒子就能把要害部門都占了,就算有一個翻車了,還有其他兒子能頂上,這不比現在買股票穩妥?
當然了,士族生娃也不是光靠數量,質量也得跟上。就說王導吧,他是東晉的開國功臣,家裡光兒子就有六個,每個兒子都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有的去領兵打仗,有的去管地方行政,還有的專門負責和皇室聯姻。
有一次,他的三兒子王劭在地方上得罪了權貴,眼看要被治罪,結果他二兒子王恬在軍中威望高,一句話就把這事壓下去了。
你看,這就是多子的好處,東方不亮西方亮。而且那時候士族之間還流行 「族譜攀比」,誰家兒子多、官職高,誰家在士族圈子裡就有面子,就跟現在富豪比誰的豪車多似的。
那普通老百姓呢?他們也得生,只不過目的更實在 —— 為了活下去。那時候沒有 「五保戶」,老了沒人養就只能餓死。
地里的莊稼被人搶了,沒人幫忙就只能眼睜睜看著。有個出土的北朝墓志銘記載,一個普通農戶家裡有三個兒子,大兒子種地、二兒子打獵、三兒子看家,雖然日子苦,但至少沒人敢隨便欺負他們。
可要是沒兒子呢?那就慘了,所謂的 「吃絕戶」 在那時候可不是傳說 —— 鄰居或者遠房親戚看你家裡沒男丁,夜裡可能就會摸進來把你家的糧食、土地都占了,甚至把你直接送走,反正沒人替你報仇。所以哪怕是災年,農戶們也得咬牙生兒子,畢竟生一個可能還有活路,不生就只能等著被 「吃」。
不過話說回來,魏晉士族的 「生育狂歡」 也不是沒有代價。那時候嬰兒夭折率高得嚇人,就算是士族家庭,也常有孩子活不到成年的。有史料記載,陳郡謝氏有個官員,一共生了八個兒子,最後活下來的只有三個。
可就算這樣,他們還是要生,因為在那個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的時代,兒子就是家族的 「續命丹」,多生一個就多一分希望。你想想,現在年輕人糾結要不要生二胎,可魏晉士族想的是 「怎麼才能多生幾個兒子保住家族地位」,這差距可不是一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