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黃巢起義徹底平定了,唐僖宗便冊封拓跋思恭為定難軍節度使、夏國公,得到銀、夏、綏、宥四州土地,唐僖宗還賜他國姓李,自此之後他便改名李思恭。
李思恭名義上是唐朝的官員,實際上是割據一方的軍閥勢力,擁有自治權。
這個李思恭,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元昊的先祖。
與其他節度使相比,李思恭的地盤不算大,也不富裕,所以實力並不強大,想要生存下去,就只能「認大哥」。
李思恭去世後,其繼任者都很明智,不管中原是何人當政,他們都選擇俯首稱臣。
比如,拓跋氏先依附於後梁,之後又依附於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因為表現良好,所以額外被後漢賜給靜州一地,地盤由四州變成五州,這五州便是日後西夏的基本盤。
北宋建立後,拓跋氏第一時間選擇歸附,宋太宗北伐的時候,拓跋氏還出兵相助,表現可以說很好了。
不過,宋朝是有野心的,那就是收復唐朝舊地,建立一個強大的大一統政權,就包括党項人占據的五州,以及契丹占據的幽雲十六州在內。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宋太宗下令時任党項首領李繼捧入朝,李繼捧迫於無奈,只得將所轄五州交給宋朝,自己則來到汴京居住。
李繼捧對京城的生活很滿意,但他的堂弟李繼遷卻是個民族意識很強的人,他反對歸附宋朝,便在堂兄離開後不久就發動了叛亂,帶著一隊人馬來到內蒙,時常騷擾宋邊境。
以李繼遷的叛亂作為起點,党項人正式進入到建國的進程當中。
02
李繼遷是個猛人,他有勇有謀,又狡詐多變,是個很不好對付的傢伙。
雍熙二年(985年),李繼遷採取詐降的策略,成功奪取銀州,但很快就被宋軍趕走。
李繼遷痛定思痛,認為只靠自身是無法收復五州舊地的,便與強大的契丹人聯手,契丹人有意用党項人牽制宋朝,便給李繼遷提供軍事支援,甚至派遣大軍幫李繼遷攻打宋軍。
在契丹人的幫助下,李繼遷多次擊敗宋軍,最終迫使宋真宋將五州之地還給他,實際上承認了党項政權的獨立性。
軟弱的宋朝讓李繼遷十分輕視,他並沒有因為收復五州而得到滿足,反而繼續攻打宋朝,不但奪取了靈州,還襲擊宋朝西北重鎮涼州,截斷了宋朝與西域的商路,阻止西域各國向宋朝進貢和出口馬匹。
沒了西域的良馬,宋朝的國防建設受到了極大影響。
後來,李繼遷為了奪取河西走廊,向涼州發起了猛烈進攻,但始終無法拿下,為了拉贊助,他前往青藏高原尋求支持,結果在與吐蕃一部會盟時遭到暗算,最終重傷不治身亡。
李繼遷去世後,其子李德明繼位,李德明也是個不安分的主,為了擴展地盤,他一方面與宋朝爭奪河西走廊,另一方面出兵攻打吐蕃和回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