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與清朝對抗長達70年,一度稱霸中亞,為何落得個滅族的下場

2025-09-22     花峰婉     反饋
3/3
對西藏的入侵,觸犯到了清朝的底線,康熙帝便派軍進駐青海,同時加強四川、雲南的防務,然後派遣6000人進入西藏平亂,但因為準備不足而全軍覆沒。

當時,很多人反對康熙帝再次對西藏用兵,說西藏並不值得清朝大動干戈,康熙帝卻認為西藏關乎到清朝的國防安全,必須掌控在手裡,於是力排眾議,任命皇十四子胤禵為撫遠大將軍,率軍攻打西藏。

在岳鍾琪、年羹堯等人的幫助下,允禵一舉收復西藏,將準噶爾人趕回老家,此後康熙帝派遣駐藏大臣進藏,並扶持六世達賴上位,從而穩固了西藏局勢,西藏也由此被清朝直接統治,真正意義上成為清朝領土。

先是噶爾丹,現在又是策妄阿拉布坦,康熙帝算是看清楚了,準噶爾人野心勃勃,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先奪取喀爾喀蒙古、西藏、青海,下一步就要進攻清朝本土了。

更讓康熙帝擔憂的是,準噶爾與沙俄的牽扯太深,又有哈薩克作為外援,實在太危險了。

準噶爾的一系列行為,不但讓清朝感到不滿,整個蒙古也對其十分不滿,準噶爾倒行逆施,勾結外敵,出賣國土,已經成為全蒙古的叛徒了。

為了滅了準噶爾,康熙帝打算繼續採取軍事措施,但還沒等他實施,他就因病去世了。

雍正帝繼位之後,皇位並不穩固,因此在對待準噶爾這家事上,傾向於使用和平手段,只要準噶爾痛改前非,與沙俄斷絕往來,重新歸附清朝,他可以既往不咎,但如果準噶爾執迷不悟,他也不排除使用武力手段。

但是,策妄阿拉布坦賊心不死,竟然與青海蒙古和碩特部右翼首領羅卜藏丹津勾結在一起,慫恿羅卜藏丹津在青海發動叛亂,奪取青海和西藏的控制權。

雍正帝盛怒之下,派遣年羹堯和岳鍾琪等人出征,一舉平定青海地區,羅卜藏丹津被迫逃到準噶爾避難。

經歷此次事件後,策妄阿拉布坦有些心灰意冷,便重新歸附新疆,還與清朝劃分邊界,清朝則恢復與準噶爾的通商。

03

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後,其子噶爾丹策零繼位,此人也是個野心勃勃的傢伙,為了與清朝對抗,他更加頻繁地與沙俄聯絡,還在沙俄的幫助下組建了火炮部隊,並引進了大量先進火器,使得準噶爾軍隊實力大增。

這一時期,準噶爾軍隊達到6萬人,隨時可以擴充到10萬人以上,且有沙俄的軍事援助,完全不輸給清朝駐紮在西北的軍隊。

仗著自身強大,噶爾丹策零時常騷擾清朝邊境,在投敵叛國、分裂領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雍正帝不能忍,決定主動發起反擊,派遣岳鍾琪和傅爾丹兩路大軍夾擊準噶爾。

不過,噶爾丹實在太狡猾,他知道雍正帝其實不想動武,便假裝要移送羅卜藏丹津給清朝,並再次選擇臣服,以此來為自己爭取時間和空間。

雍正帝果然上當,竟然將兩位主將召入京城,這樣就浪費了大半年時間,正是在這段時間裡,噶爾丹策零完成了軍事部署,還對清軍的糧草、輜重大營進行了偷襲,致使清軍損失慘重。

這還沒完,噶爾丹策零還是用計策,用少量人馬將岳鍾琪大軍困在哈密無法動彈,他則帶著大隊人馬進攻傅爾丹這一路,並使用誘敵深入的計策,最終在博克托嶺、和通泊之戰中一舉滅掉清朝數萬大軍,京城八旗幾乎全軍覆沒。

這是清朝與準噶爾之間最慘烈,也是損失最慘重的一戰,雍正帝被戲耍之後,徹底看清了噶爾丹策零的嘴臉,便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堅持以武力圍剿準噶爾。

而噶爾丹策零在取得此次大勝後,有些飄飄然了,自以為天下無敵了,便帶領三萬精銳騎兵進攻喀爾喀蒙古,試圖一戰將其占領。

這一次,雍正帝汲取了教訓,攢錢進行了充分準備,採取穩打穩紮的策略,以消滅準噶爾有生力量作為目的,用消耗戰來拖垮準噶爾。

在隨後爆發的光顯寺之戰(也叫額爾德尼昭之戰)中,清軍一戰擊潰準噶爾三萬大軍,打得準噶爾幾乎全軍覆沒,由此元氣大傷,短時間內不具備再次進攻清朝的能力。

光顯寺之戰在歷史上名氣很小,史料記載也很少,但它卻十分關鍵,是清朝與準噶爾之間攻守態勢的轉折點。

此戰過後,噶爾丹策零為了求生存,只得派人到北京議和,雍正帝考慮到清朝消耗也很大,且局勢不是很穩定,便與準噶爾達成議和,雙方以杭愛山為界,恢復友好通商,準噶爾則繼續臣服於清朝,雙方進入為其十三年的和平期。

值得一提的是,準噶爾與清朝重歸和平後,與沙俄也隨之鬧掰,沙俄幾次出兵入侵新疆,噶爾丹策零都派兵抵抗,打了不少勝仗,也收復了不少土地,為維護國家領土完成做出了貢獻。

有時候,準噶爾還與清朝聯手,一起對抗沙俄的入侵,這是兩國難得一見的蜜月期。

和平還為準噶爾帶來了發展,準噶爾的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發展迅速,百姓生活得到改善,國力也在日漸增強,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同一時期,清朝也在雍正帝的治理下蒸蒸日上,盛世即將走向高潮。

04

乾隆十年(1745年),準噶爾爆發了大規模瘟疫,這次瘟疫持續的時間很長,造成了大量牲畜和人口的死亡,給人口本就不多的準噶爾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正是在這一次瘟疫中,噶爾丹策零不幸染病去世,作為準噶爾最後一位雄主,他的去世意味著準噶爾開始走向衰落。

天災雖然可怕,但多花點時間,準噶爾就能恢復,最讓準噶爾受打擊的是,自噶爾丹策零死後,準噶爾就陷入到無休止的內亂當中。

按照噶爾丹策零的遺囑,原本應該由他的嫡長子策安多爾濟那木札勒繼位,但其他兩個兒子及王公貴族並不服氣,便對王位展開了爭奪戰。

在持續了四五年的戰爭中,噶爾丹策零的三個兒子全部被殺,最後在輝特部首領阿睦爾撒納的支持下,準噶爾貴族達瓦齊登上汗位。

阿睦爾撒納是個十足的野心家,他扶持達瓦齊,其實是為了自己奪權做鋪墊,但達瓦齊也不是那麼好糊弄的,雙方很快就爆發矛盾,還大打出手,結果阿睦爾撒納戰敗,無奈之下只得帶著二萬餘人投降清朝。

這還不算完,達瓦齊荒淫殘暴,他統治準噶爾期間,橫徵暴斂、殘害無辜,導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大量貴族、平民或遠走哈薩克、沙俄,或內附清朝,再加上瘟疫繼續流行,又有大量百姓因得不到救治而死去,導致準噶爾人口銳減。

而阿睦爾撒納來到清朝後,將準噶爾的情況告知乾隆帝,乾隆帝便打算趁機出兵滅掉準噶爾。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乾隆帝分兩路大軍出征準噶爾,阿睦爾撒納以定邊左副將軍的身份參與此次戰爭。

這次戰爭的進展十分順利,準噶爾臣民望風而降,達瓦齊遭到清朝突襲,遭遇大敗,只得帶著少兩人逃走,但最終還是被抓回來,押送到了京城。

此次戰事之所以如此順利,阿睦爾撒納功不可沒,但其實他暗藏禍心,在進軍途中暗中收留了不少準噶爾士兵,打算伺機奪取準噶爾大汗之位。

準噶爾平定之後,乾隆帝心想,與其派軍進駐新疆,從內地調官員去治理,成本實在太高,不如讓準噶爾人治理準噶爾。

於是,乾隆帝只留下500人駐紮在伊犁,同時恢復了衛拉特四部大汗,阿睦爾撒納被任命為輝特部大汗,並晉升雙俸親王。

阿睦爾撒納本就是輝特部首領,沒有得到衛拉特總汗之位,他感到十分不滿,便開始搞事情,不但四處拉攏蠱惑人心,拉攏盟友,還私自招納了9000士卒。

並且,阿睦爾撒納好開始以衛拉特總汗自居,並啟用準噶爾大汗印璽,還上書威脅乾隆帝說:

四衛拉特與喀爾喀不同,若無總統之人,恐人心不一,不能外御諸敵,又生變亂。

乾隆帝感到很生氣,認為阿睦爾撒納不可留,便假裝下詔將其召入京城接受冊封,然後將其明正典刑。

阿睦爾撒納也不是傻子,便來了個將計就計,跟著使者去京城,走到烏隆古河的時候,得知親信已經準備好謀反,當即發起反叛,在搶奪了清軍糧站之後返回伊犁,將駐紮在伊犁的500清軍全部殺死,大將班第、鄂容安慘遭斬首。

這一事件發生後,乾隆帝憤怒至極,意識到準噶爾反覆無常,危害極大,不斬草除根,恐永無安寧之日。

從那時起,乾隆帝就動了將準噶爾滅族的心思。

05

阿睦爾撒納反叛之後,乾隆帝又派遣兩路大軍進行征討,準噶爾貴族十分害怕,紛紛臨陣倒戈投降清軍。

阿睦爾撒納見勢不妙,便兩次假裝投降清軍,清軍主將信以為真,便停止追剿,他因此得到了喘息之機。

藉此機會,阿睦爾撒納派人向哈薩克阿布賚汗求援,阿布賚汗出兵數千援助,那些準噶爾貴族見清軍遲疑,便再次倒向阿睦爾撒納。

更糟糕的是,由於清軍圍剿準噶爾,遲遲沒有結果,便在喀爾喀蒙古強征馬匹和士兵,結果引起了郡王青滾雜卜和土謝圖汗的不滿,二人率部發起叛亂,對清軍進行攻打,使得局勢迅速惡化。

越是這樣,乾隆帝越覺得準噶爾危害太大,非滅不可。

很快,乾隆帝就重新進行了部署,召回了準噶爾的兩路大軍,派遣成袞扎布、兆惠等人向叛軍全線發起進攻。

由於乾隆帝用人得當,使用的策略也是正確的,喀爾喀蒙古很快就被平定,阿睦爾撒納也戰敗逃往哈薩克,還與沙俄取得了聯繫,沙俄許諾只要他入境,就給予軍事支援。

乾隆帝認為,阿睦爾撒納是個大禍患,如果不除掉,日後還會捲土重來,便派遣達爾黨阿率軍進攻哈薩克,阿布賚汗不但拒絕交出阿睦爾撒納,還派遣軍隊抵抗清軍,結果被清軍擊敗。

阿布賚汗十分害怕,便向清朝俯首稱臣,並派遣使者前往清朝拜見乾隆帝,同時許諾交出阿睦爾撒納。

阿睦爾撒納見形勢不對,便帶著妻兒老小逃往沙俄,沙俄很高興,為其辦理了戶籍,還提供了經濟援助,只可惜不久他就患上天花而去世,經過乾隆帝的嚴正交涉,沙俄將其屍體交還給清朝。

以阿睦爾撒納之死作為標準,準噶爾徹底被平定,清軍盡數占領其土地,這個曾經強大無比的草原帝國,在經歷清朝的軍事打擊、持續的天災和內亂之後,最終亡在了乾隆帝手上。

乾隆帝認為,歷史上準噶爾都清朝多次降而復叛,還與沙俄相勾結,是清朝的心腹大患,加之準噶爾內部混亂,難以管理,為了國家安全考慮,也為了不使準噶爾被沙俄再次利用,乾隆帝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讓準噶爾這個部落消失。

據史料記載,準噶爾人有十分之四的人死於瘟疫,十分之二的人套入沙俄、哈薩克,只有十分之三的人死於戰爭或者被屠殺。

計數十萬戶中,先痘死者十之四,繼竄入俄羅斯哈薩克者十之二,卒殲於大兵者十之三。除婦孺充賞外,至今惟來降受屯之厄魯特若干戶,縮設佐領昂吉,此外數干裡間,無瓦刺一氈帳。

事實上,倖存下來的準噶爾人有很多,比如之前投降清朝的人,還有不少婦孺小孩沒被殺掉。

只不過,這些倖存下來的人,要麼融入了其他民族,要麼不再以準噶爾人自稱,而是被叫做厄魯特人。

不管這麼說,準噶爾這個部落從此消失了,只以準噶爾盆地的名字被人們所熟知,而準噶爾人占據的土地被納入清朝版圖後,乾隆帝為其命名為新疆,後來在祖宗堂的推動下,新疆設省,被納入中央行政管轄範圍內。
呂純弘 • 32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2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8K次觀看
幸山輪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