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士兵為何被箭射中後就倒地而亡?專家:想動但不能動
一射就死,弓箭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在古裝劇中,我們往往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城門上漫天箭雨落下,緊接著,對面大片士兵便如割稻般應聲倒地而亡。
這難免引起了不少觀眾的疑惑,只不過是小小一根弓箭,它的威力真的有這麼大嗎?
影視劇會不會有點太誇張了呢?
其實不然,冷兵器時代的弓箭,可沒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弓箭的威懾力
有一說一,也難怪會有人有這樣的想法。
由於時代的變化,在現代社會中,會弓箭的人已經是少數中的少數,而能把弓箭射到精準,這更是鳳毛麟角。
或許也是因此,很多人其實對於古代弓箭的威力,沒什麼概念。
但實際上,弓箭的震懾力可不是說假的,在古代,它更是曾一度被譽為「百兵之首」。
拿清朝的弓箭舉例,據冷兵器研究專家實測來看,清朝復合弓的最高箭速可以達到43.9米每秒。
換算過來看的話,這個速度幾乎相當於6級颶風的風速。
想像一下,一枚有著鋒利鐵質尖頭的箭矢,以6級颶風的速度向你急速射過來。
對於普通小兵而言,別說反擊了,就連躲估計也不一定躲得及。
更何況,古代箭頭的樣子可不僅僅只是那種普通的、鋒利點的尖頭,它的設計要更為複雜,甚至說一句充滿殺機也完全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