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被圍了四十多天,糧草斷絕,士兵們餓得連武器都拿不動了。趙括沒辦法,只好親自率領精銳部隊突圍,結果被秦軍亂箭射死。
這一戰,趙國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只有兩百四十個年紀小的士兵被放回趙國報信。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趙國經此一役,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
一個含恨而終,一個報國無門
長平之戰失敗後,趙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秦軍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
趙國上下人心惶惶,國家危在旦夕,藺相如看到趙國落到如此田地,心中悲痛萬分。
他原本對趙國充滿了期望,希望能和廉頗一起,輔佐趙王,讓趙國越來越強大。
可如今,一切都化為泡影。他既為趙國的命運擔憂,又對趙孝成王的昏庸決策感到無奈和憤怒。
在這種雙重打擊下,藺相如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最終鬱鬱而終。
廉頗在長平之戰後,雖然沒有直接被趙王問責,但心裡也憋了一肚子氣。
他覺得自己的戰略是正確的,要是趙王不瞎指揮,堅持讓他堅守,秦國根本占不到便宜。
可現在,趙國因為這場大敗,損失慘重,他心裡也不好受。
後來,燕國趁著趙國在長平之戰後元氣大傷,想趁機撈一把,派大將栗腹率領大軍攻打趙國。
趙孝成王沒辦法,只好重新啟用廉頗。廉頗憋著一股勁,帶著趙軍奮勇抵抗,把燕軍打得落花流水,還包圍了燕國的都城。
燕國沒辦法,只好割讓五座城池求和。這一戰,廉頗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也讓趙國暫時緩了一口氣。
可趙孝成王去世後,他的兒子趙悼襄王即位。這新國君對廉頗不太信任,再加上奸臣郭開在一旁煽風點火,說廉頗的壞話。
趙悼襄王就想把廉頗的兵權收回來,派樂乘去接替他。
廉頗這下可被徹底激怒了,他覺得自己為趙國出生入死,立下了那麼多戰功,結果卻被國君這樣猜忌,被奸臣這樣陷害。
一氣之下,他就帶兵攻打樂乘,然後離開趙國,跑到了魏國。
廉頗到了魏國後,雖然受到了魏國國君的禮遇,但魏國也不敢輕易重用他,畢竟他是趙國的老將,誰知道他心裡到底向著誰呢?
廉頗在魏國待了一段時間,心裡卻一直惦記著趙國。
後來,趙國因為多次被秦國攻打,損失慘重,趙悼襄王又想起了廉頗的好,就派使者去魏國看望廉頗,看看他還能不能帶兵打仗。
廉頗心裡別提多高興了,他一心想著能回到趙國,繼續為趙國效力。
於是,他當著使者的面,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然後穿上沉重的鎧甲,騎上戰馬,展示自己身體還很硬朗,還能打仗。
可使者回去後,卻在郭開的賄賂下,對趙悼襄王說:「廉頗將軍雖然年紀大了,飯量還不錯,但是坐了一會兒,就上了三次廁所。」
趙悼襄王一聽,覺得廉頗真的老了,不中用了,就打消了重新起用他的念頭。
廉頗就這樣錯過了再次為趙國效力的機會,他的心裡充滿了失望和無奈。
楚國聽說了廉頗的遭遇,就派人把他接到楚國,讓他擔任楚國的將軍。
可廉頗在楚國卻始終找不到感覺,他常說:「我還是想指揮趙國的士兵打仗啊。」
但命運弄人,他最終也沒能實現這個願望,客死在了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