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一個以才華「作死」的亡國之君
李煜這個人啊,真是讓人又愛又恨。要說他是亡國之君吧,那也沒啥異議,畢竟他當皇帝的時候江山是被人家北宋端了鍋的;可要說他是個不合格的皇帝,人家在藝術圈子裡卻是個實打實的大佬,詩詞書畫樣樣精通,特別是填詞,直接開創了婉約詞的風格,被後人尊稱為「詞帝」。但問題來了,這位「詞帝」不僅靠才華名垂千古,還因為才華丟了腦袋,堪稱歷史上最「作死」的藝術家之一。
李煜的悲劇人生,主要集中在他投降宋朝之後。江山沒了,他自己也從高高在上的皇帝變成了階下囚,被宋太宗趙光義關在汴京的「豪華監獄」里,吃喝不用愁,但自由就別想了。說白了,趙光義留著李煜,就是為了彰顯「我宋朝連南唐皇帝都能抓來當寵物」的威風。
但偏偏李煜不是個懂得低調做人、明哲保身的主兒。他心裡苦,偏偏要用詞來發泄;詞里愁,偏偏讓人一聽就覺得他懷念故國,甚至還有點怨氣。這就讓趙光義不爽了,最終直接把他送上了黃泉路。
事情的導火索是公元978年的七夕節。這一天不僅是民間的乞巧節,還是李煜的生日。以前他當皇帝的時候,這種日子可是普天同慶的節奏:群臣朝拜、歌舞昇平,自己還可以賜酒賜宴,風光得不得了。
可如今呢?冷冷清清,陪著他的只有小周后(他的老婆),夫妻倆淒悽慘慘戚戚,連個祝壽的都沒有。李煜一時感慨萬千,直接寫了兩首詞,其中一首是《憶江南》,另一首就是那首讓他「命喪黃泉」的《虞美人》。
《虞美人》這首詞堪稱李煜的巔峰之作,字字血淚,句句戳心。開頭那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直接把亡國之君的悲哀拉滿:春花秋月的美好時光永遠結束了,自己卻偏偏記得過去的好日子,越想越痛苦。接下來,「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更是讓人心碎。
他說自己站在樓上看到東風吹過,明月映照著故國,回憶起南唐的舊日生活,簡直不堪回首。一個「故國」直接戳到了趙光義的神經——你丫的都投降了,還敢念念不忘南唐?這不是在陽奉陰違嗎?
詞的下半闕更是殺傷力爆表。「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意思是說南唐的宮殿可能還在,但物是人非,自己也因為愁苦而容顏憔悴了。最後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直接把所有的悲愁化作滔滔江水,綿延不絕,永無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