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統一後,中國一詞開始變廣。秦始皇嬴政從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滅六國,建立大一統帝國。他自稱始皇帝,想傳萬世,但秦只存了15年,就被陳勝吳廣起義推翻了。
秦時,中國還主要是指中原王朝,但統一讓這個詞的範圍擴大到整個帝國疆域。秦的郡縣製取代分封,中央集權加強,這為後來中國概念的擴展打下基礎。
漢朝接上,劉邦前202年建漢,高祖皇帝。他從亭長起家,打敗項羽,定都長安。漢代,中國一詞正式成了國家代稱。尤其是漢武帝劉徹在位時,前141到前87年,他派張騫出使西域,開絲綢之路,還打匈奴,開拓邊疆。
這時候,中國不光指中原,還包括周邊融合進來的地區。漢人自稱中國人,兄弟民族也開始用這個詞。南北朝時,南朝和北朝都自稱中國,把對方叫虜或夷。這說明中國成了正統標誌,誰掌中原誰用。
魏晉南北朝分裂,中國一詞多用來指中原王朝。隋唐統一後,唐太宗李世民前626到649年在位,貞觀之治讓國家強盛。中國範圍進一步擴大,唐時多民族融合,突厥、回紇等都融入進來。宋朝時,遼金元相繼入主北方,但他們也自稱中國。
比如遼朝蕭太后執政時,用中國自居。金朝完顏亮遷都燕京,也以中國正統自傲。元朝忽必烈前1260到1294年,建立大元,但國書中稱中國,把日本高麗列為外夷。這是最早一個朝代正式自稱中國的例子。
明清延續這個傳統。明太祖朱元璋前1368年建明,趕走蒙古人,恢復漢人統治。他強調中華,把元人叫胡虜。
中國在明時是王朝通稱。清朝入關後,順治康熙他們也用中國自稱。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里,正式把中國寫進外交文書,與大清並用。
這時候,中國從傳統王朝名轉向現代國家名。清末,西方列強入侵,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現代化轉型。
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清朝,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國名用中華民國,但中國作為簡稱沿用下來。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繼續用中國。這詞從周代的王都,變到整個國家的名字,經歷了狹義到廣義的轉變。
為什麼叫中國,而不是其他?因為古人重中心概念。中是中央,國是邦國,合起來是中央之國。周人地理上在中游,文化上自認先進。
華夏文明從黃河長江流域發源,夏商周奠基,秦漢定型。夏朝約前2070到前1600年,是最早王朝,但沒中國一詞。商朝前1600到前1046年,有中商,但不連用。
中國一詞的演變反映了民族融合。漢族是主體,但包括56個民族。少數民族王朝如北魏、遼、金、清,都用中國自居,沒排斥。這體現了包容性。外文里,China來自秦或絲綢Sina。葡萄牙人最早用China,傳到歐洲。利瑪竇明末來華,他的札記里提中國是古老帝國。
這個名字不光是稱呼,還承載文化。儒家道家影響深遠,孔子孟子講仁義,周公的禮樂傳下來。中國歷史五千年,沒斷過,從原始社會到現代。元謀人170萬年前,北京猿人50萬年前,新石器時代仰韶龍山文化,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