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項羽正忙著平定齊國的叛亂,因此楚國的大軍在外,楚國兵力空虛。
劉邦趁機採用威逼利誘的手段,籠絡了數位諸侯,組建了一支足足有56萬人的大軍。
諸侯聯軍勢如破竹,一路攻城略地,最終連楚國國都彭城也落入了劉邦手中。
劉邦覺得大局已定,於是拉著一幫諸侯整天飲酒作樂,準備以逸待勞,等楚軍和齊軍互相消耗之後,再撿便宜。
誰能想到,得到消息的項羽以最快速度擊潰齊軍,然後率領3萬精騎日夜兼程向彭城趕來。
劉邦沿途設置的防線像紙糊的一樣,被項羽輕鬆突破。只用了幾天時間,項羽便兵臨城下。
劉邦率領城中大軍,配合匆忙回援的軍隊圍攻項羽,結果被項羽殺得個七零八落的。56萬諸侯聯軍,丟盔棄甲,哭爹喊娘,狼狽不堪。
雙方交戰僅僅半日,劉邦就落荒而逃。
因為過於恐懼項羽,劉邦甚至數次將兒子漢惠帝和女兒魯元公主踹下車,以圖減輕馬車負重,可以跑得快一些。
此戰,項羽以3萬精騎大敗56萬諸侯聯軍,相當於擊敗了19倍的敵人。堪稱古代戰爭史上的一次奇蹟,甚至超越了巨鹿之戰給人們帶來的震撼,
而項羽之所以可以接連創造此等奇蹟,關鍵在於他這個人本身。
他每次作戰身先士卒,加上其以一敵百的勇武,如入無人之境。在其影響下,其麾下將士也一個個悍不畏死,士氣高漲,這才能一次又一次創下以少敵多的奇蹟。
同樣的戰術,換個人來執行,那效果可就要大打折扣了。這才是項羽被稱作「千古無二」的一個關鍵原因。
從無名小卒到天下霸主,用時最短
不過項羽最厲害的地方還是他「升級」的速度。
一般來說,一個無名小卒想要成為一方諸侯,用個十幾年都算快的。看看五代十國時期的那些稱帝的武將,哪個不是在軍旅混了幾十年?基本上等他們稱帝,都是中年以後的事情了。
而且那些所謂的「皇帝」,其實只能算實力強大的諸侯,還算不上天下霸主。
但是項羽走完這個不成,所花費的時間是最短的。
項羽23歲隨項梁起兵,直到項梁戰死,他其實都沒啥名氣。那時候提起項羽,人們想到的都是項梁的侄子。
如果不提項梁,人們都不知道仙姑是誰。
但是他25歲的時候,斬宋義,滅秦軍,取得巨鹿大捷。一時間天下皆知項羽的威名。
他26歲的時候已經滅掉秦國,分封諸侯,自稱西楚霸王,成為了天下霸主。
從寂寂無聞到天下霸主,他只用了不到4年時間。而且他靠的都是真本事,而不是像某些人,靠著家族數代人的準備,最後才一舉「謀朝篡位」的。
翻遍史書,實在找不出第二個這樣的「猛人」。說他是「千古無二」,不為過吧?
項羽的缺陷,導致了他的悲劇
按理說,項羽這樣「千古無二」的猛人,應該是戰無不勝的,但是最終為何會敗在劉邦手中,烏江自刎呢?
關鍵在於項羽這人太厚道了,容易輕信他人。
鴻門宴上,項羽相信了劉邦的鬼話,放走了劉邦。這才有了後來的養虎為患。
楚漢爭霸初期,劉邦拿下三秦之地。擔心項羽問罪,就派張良前去解釋,說他只是想要履行楚懷王當初的約定,做關中王。
項羽再次信了劉邦的鬼話,忙著去平定齊國的叛亂。結果立刻遭到劉邦的背刺,就連都城彭城都被劉邦拿下。這才有了彭城之戰。
後來項羽和劉邦大戰數場,雖然項羽皆勝,但是補給有些跟不上了,於是和劉邦議和,雙方各自退兵。
結果沒兩天,劉邦就背棄約定,集結各路諸侯的軍隊圍攻項羽。項羽毫無防備,加上雙拳難敵四手,這才敗在了劉邦的車輪戰之下。
可以說,項羽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場,全怪他太容易輕信他人。他如果殺伐果斷,再狡猾一些,區區劉邦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也正是因此,他的死才會令人們憤憤不平,以至於千年之後依然有人寫詩紀念他。
參考資料:
《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