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帝把多爾袞掘墓鞭屍,對多爾袞的獨生女兒,又是如何處理的?
1650年,也就是順治七年的十一月,多爾袞總感覺胸悶氣短,頭昏腦漲、心情煩悶。太醫們的藥方還是一如既往地不管用,為此多爾袞決定,一路騎馬打獵去喀喇城。
或許是滿族祖先以打獵為主的緣故,在當時滿人的認知中,只要策馬揚鞭跑一圈,那些不舒服的症狀可能都會一掃而空。也許,這是多爾袞自以為能緩解身體病症的好辦法。
但多爾袞不知道的是,這一去,卻成了他叱吒風雲一生的終點站。
十一月十三日,多爾袞率領諸王、貝勒等八旗官兵出了京城,迎著西北風,疾馳長城外。可在多爾袞策馬奔騰在無邊的獵場中時,迎面吹著凌冽的寒風,導致本身病情加重,從馬背上摔了下來,重重地跌落在冰雪上。
將士們急忙攙扶起多爾袞。御醫檢查了他的傷勢,膝蓋摔傷嚴重,便為他塗上藥膏。有人曾奏請多爾袞回京養傷,多爾袞卻堅持按照原計劃,去喀喇城。
這一年的農曆十二月初七,以多爾袞為首的烏泱泱的一大幫王公貴族們,在路上遊蕩了二十四天,終於到達了喀喇城行宮。
和影視劇上的多爾袞不同,真實的多爾袞身體其實很差。史書記載多爾袞「機務日繁,疲於裁應,頭昏目脹」,據說他還中過一次風。
掌握大權以後,本來政事和軍務就特別繁忙,多爾袞卻沉溺女色,基本上每天煙不離手,不健康的習慣,導致了以前身上遺留的戰場上的傷也經常性地發作。
多年來的戰場生涯,讓多爾袞積累了許多內傷外傷,身體早已悄悄在透支了。
所以摔傷加上多爾袞本身羸弱的身體,那是真的要了他的命。
關於多爾袞的病逝,《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外出圍獵日記》記載:「[順治七年(1650) ]十一月十三日,皇父攝政王身體欠安,居家煩悶,欲出口外野遊,(十二月)初七日,宿於喀喇城。本日,皇父攝政王病重歇息。初九日戊子,戌時,皇父攝政王猝薨。」
十二月初七那天,多爾袞到了喀喇行宮時,病情就加重了,無法出去打獵,只能躺著休息。第二天依然沒有好轉的跡象。
此時的多爾袞已經在床上不能動彈,他意料到自己大限已至,回不去京城了,他不放心自己的身後事,急忙密召一母同胞的哥哥阿濟格前來,囑咐事宜。
雖然阿濟格魯莽無謀,可是多爾袞毫無選擇。多爾袞雖然一生妻妾眾多,可都沒能給他生下一個兒子,多爾袞只有隻有一個女兒叫東莪。可在多爾袞眼裡,女兒肯定是沒有親哥更適合託付後事。
因為此時多爾袞弟弟多鐸已經去世,就算不放心這位大哥,卻沒有人可以託付後事。
阿濟格匆忙來到攝政王多爾袞的大帳,其他人都被喝退,只有兄弟倆悽然相對。沒有人知道,這兄弟倆到底說了什麼。
十二月初九當天,多爾袞病情惡化,在當天晚上八點鐘左右,行宮卻突然傳出消息:攝政王去世了。虛歲三十九歲。
多爾袞才39歲,正值春秋鼎盛的年紀。
多爾袞的死訊傳到了北京,城中頓時感覺炸鍋一樣。《清史稿》描述順治帝的反應是「震悼」,先是極度震驚,不相信這是真的,只是這個時候多爾袞的餘威猶在,所以順治必須當面表現出悲傷悼念。
當時眾人得知多爾袞死後最關心的一件事是,下一步,多爾袞留下的巨大權力,由誰來接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