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最幸運安穩的詩人,36歲高中狀元,85歲告老回鄉,從未被貶官
作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全盛時代,大唐詩壇群星璀璨,數不勝數,誕生了兩千多名詩人。但如果要從中選出一生最幸運安穩的詩人,則非賀知章莫屬了。他36歲高中狀元,85歲壽終正寢,在朝為官近50年,卻從未被貶謫。
在盛唐時期,像賀知章這樣俊逸風流、才情出眾的詩人比比皆是,可如他這般一生功成事遂,平步青雲,為人曠達不羈卻又善始善終的人,卻寥寥無幾。所以在世人眼裡,他或許是大唐最好命的詩人。
公元659年,也就是唐高宗顯慶年間,賀知章出生於越州永興的一個書香門第。賀知章自幼聰明好學,「少以文詞知名」,從小就是學霸,7歲能賦詩,9歲能作文,少年時代他的文章就在當地小有名氣,到19歲時考中秀才,緊接著又考上了舉人。
但他在進京考進士的時候卻屢試不中,不僅如此,因為當時朝局動盪,導致科舉考試一度陷入癱瘓狀態,朝廷暫時中止了科舉制度。但是,賀知章並沒有氣餒,仍然堅持奮發讀書。
好在武則天證聖元年,公元695年,朝廷恢復了科舉制度。消息傳到幾千里以外的浙江蕭山,寒窗苦讀的賀知章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將消息告訴了母親。母親支持賀知章參加科舉,這卻讓人到中年的賀知章喜憂參半。
喜的是這麼多年他一直沒放棄讀書,如今科舉恢復,有機會一展才華,考取功名。可憂的是,從此將離鄉背井,難為母親盡孝心。
可母親勸誡他好男兒志在四方,於是帶著母親的期望,36歲的賀知章離開家鄉,啟程奔赴三千里之外的長安去趕考。當他拖著厚重的行李從老家趕到長安時,他心想自己要是能考中進士就好了。
果不其然,賀知章一考便中了進士,武則天欽點他為狀元,留京為官。36歲的賀知章由此成為浙江省有史料記載的第一位狀元,可見夢想是要堅持的,總能實現的。
這一年,是武則天證聖元年,武周王朝如日中天,武則天對賀知章的學問和詩文讚賞有加,當即安排他擔任了國子監博士,也就是國家最高學府的老師,賀知章也開啟了他長達50年的為官之路。
史書上說賀知章先是做了國子四門博士,也就是大學講師,後來遷任掌管禮樂的太常博士,總之屬於在朝野中風險性相當小的職位。
可日子一天天過去,賀知章新科狀元金榜題名的光芒也漸漸黯淡,熙熙攘攘的洛陽城,一茬一茬的才子湧現,賀知章像個毫無存在感的職場透明人,一直拿著七品的微薄俸祿。
但好在,低調也有低調的好處。在疾風驟雨的變革中,曾經力挺李唐的駱賓王亡於戰火,得罪武氏的陳子昂被迫害至死。只有存在感不強的賀知章,不管皇帝姓武還是姓李,他就待在學校授課校書,竟然巋然不動地挨到了開元盛世。
整整十八年,賀知章的職位和品級紋絲未動,賀知章本以為會一直教書到退休。沒想到,命運並沒有安排他就這樣平淡地謝幕。
公元711年,陸象先加授同平章事。就任以後,他向唐玄宗舉薦的第一個人才,就是自己的姑表兄弟賀知章。有了陸相爺的提攜,賀知章才開始平步青雲,短短五年間,從國子監教員,當上了太常寺少卿,從七品升到了正四品。
後來,宰相張九齡又非常賞識賀知章,推薦他當了《文纂》的主編,這可是唐玄宗親自抓的「重點工程」,因此,書還沒有編完,唐玄宗便封賀知章為禮部侍郎,後來又讓他擔任太子賓客,官至正三品。同時還加授銀章青綬,稱銀青光祿大夫,後來又加授秘書監。
正授秘書監就是秘書省的最高長官,掌管國家的圖書與修史,這個職位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最清閒尊貴的職位。到這個時候,賀知章才走上了一個狀元該有的仕途。
賀知章一生做了50多年的官,可謂是三朝元老,還曾當過皇太子的老師,可謂是名震朝野。按理說,這樣應該是謹慎內向的性格。
但實際上,生逢盛世,仕途又順風順水,所以賀知章的性格豪放瀟洒,他曾給自己起了個外號叫「四明狂客」。由於性情豪放,談笑詼諧,好飲酒,也因此人緣很好,好多賢達志士都把他看成知己。
陸象先是賀知章的姑表兄弟,因此和賀知章關係最親密,特別喜歡和他交往,他常說:「賀季真清談的那種風度韻味,我只要一天見不到,就會產生鄙俗的念頭」。
就連大詩人李白也曾將賀知章引為知己。公元742年,41歲尚未成名的李白來到長安後,已經83歲且官位顯赫的賀知章竟然放下身段前去看望,親自安排在長安紫極宮會見了李白。
當李白向賀知章呈上自己的一首《蜀道難》,賀知章看後大為驚喜,對詩歌中的磅礴氣勢讚嘆不已:「這是謫仙人啊!」
兩人越聊越開心,相約去喝酒,當兩人喝得酣暢淋漓時,一摸兜里才發現都沒帶錢,這時候賀知章當即解下自己隨身佩戴的金龜,這是他在京做官的通行證,唐朝三品以上的高官才有資格佩戴,是身份的象徵。
可賀知章二話不說,便解下金龜當作置換美酒的抵押, 和李白一醉方休,真可以稱得上是性情中人。
這一年,賀知章正擔任太子李亨的老師,又是秘書監,於是竭力向朝廷舉薦了李白。有三品大員舉薦,李白頓時名震長安,不僅喜提「謫仙人」的稱號,還受到唐玄宗召見,成為翰林供奉。而這份知遇之心,李白同樣一直銘記於心,並和賀知章成為忘年之交。
而杜甫同樣和賀知章有過來往,據考證,杜甫在33歲那年結交了賀知章,當時賀知章已經八十多歲了,他們應該是典型的忘年交。
杜甫曾經寫詩懷念賀知章,說:「賀公雅吳語,在位常清狂」。說賀知章說著一口吳地的方言,在朝為官的時候就放蕩不羈。
此外杜甫還有句描寫賀知章的詩,說:「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說賀知章喝了酒以後騎著馬就像坐船一樣,搖搖晃晃,因為老眼昏花,跌到了水井中,索性就在水井裡睡上一覺。
杜甫當然有誇張的成分,不過從中也能看出老頑童賀知章豪放曠達的性格。
賀知章性格豪放,為人曠達疏放,寫出的詩也清新瀟洒,《續書評》里曾評價賀知章的詩「縱筆如飛,奔而不竭」。
賀知章的詩詞豐沛,偏隅的景色也能讓他寫出一股洒脫勁兒,比如最出名的那首《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整首詩朗朗上口,從樹寫到枝,從枝寫到葉,從葉又想到春風,一氣呵成,天然樸實,極盡風采。
賀知章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可惜,留傳下來被收入《全唐詩》的僅有19首。
除了詩歌,他還寫得一手漂亮的草書。賀知章和草聖張旭是好朋友,每次喝醉酒才願意寫,寫得瀟洒狂放。賀知章的書法全靠天分和機遇,不是苦練出來的,所以他的草書被人稱為「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也」。
而李白曾經稱讚賀知章比肩王羲之:「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可惜賀知章的墨寶流傳下來的很少,浙江紹興的飛來石上有賀知章寫的楷書《龍瑞宮記》,日本皇宮還藏著他的草書《孝經》,都氣勢磅礴,神采飛揚。
賀知章從武則天登基起就一直在朝廷為官,歷經武則天、唐中宗、唐顯宗、唐玄宗四朝。這中間皇權更迭,發生了這麼多權力鬥爭,不少官員曾被洗牌出局,而他沒受波及,安然無恙。他為官做事50年,不僅步步高升,還衣錦還鄉,善始善終,實在不可多得,可見其高超的官場打拚能耐,不得不說是個奇蹟。
賀知章能夠創造奇蹟,成為官場的「不倒翁」,離不開他的滿腹才學。更重要的是他雖然身處官場,卻儘量讓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為人率直,無欲無求,為官期間,從不嫉賢妒能,遠離是非,不進圈子,更不靠朋黨升遷。憑藉善良、平和、洒脫的個性,才得以在官場遊刃有餘且步步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