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陰影的終結,漢人對八旗兵恐懼的覆滅

2025-08-31     花峰婉     反饋
1/7
200年陰影的終結,漢人對八旗兵恐懼的覆滅

八旗的陰影

從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到1640年的松錦大戰(1642年結束),八旗軍20年時間將明軍至少30萬野戰精銳埋在了遼東和華北。清軍入關後又迅速擊敗了李自成的農民軍和南明的軍隊,無數次慘敗後,中原士紳和百姓對崛起於關外的八旗軍產生了莫名的恐懼。以至於只要知道八旗軍參戰,明軍的士氣就低了一檔。

比如清軍第四次入塞洗劫華北的時候,多支明軍尾隨著清軍,就是不敢有大的動作。結果把孤軍深入的盧象升坑死在賈莊。盧象升戰死前,他的不遠處就有大批明軍但不敢救援。

盧象升戰死

其實八旗的可戰兵力一直在6萬到10萬人之間。雖然20多年時間裡面,八旗收降了很多明軍和蒙古部隊,但是經過多輪消耗,這個戰鬥人員數量和努爾哈赤起兵時差不多。八旗不是打不死的,松錦之戰前期和後來八旗入關作戰,明軍和南明的李定國都給予了八旗極大的殺傷。

這些人口損失讓滿清到了入關後不能承受一次大的野戰傷亡。所以入關後,八旗成了類似憲兵+總預備隊的模式。督促蒙古和漢人降兵作戰,自己在關鍵時刻一錘定音。

三藩之亂時,康熙手上的軍隊已經不如他祖父輩能打了

到了康熙時期,因為大規模戰爭結束,八旗軍屬有鐵莊家收租,20年時間過去,八旗戰鬥意志和能力大大下降。

三藩之亂時就是一個明證。吳三桂的部隊北上時接連擊敗駐防八旗,但很多人沒有回過味了,以為北方八旗軍會更厲害。而他們不知道北京的皇帝最悲觀的時候都準備打包細軟回東北老家了。

康熙自己回憶的時候也說多虧了祖宗保佑,要不真的完了。

「吳三桂兵圍永興城破在旦夕,吳三桂一死,其兵皆退,此亦天意也!」

「八年之間,兵疲民困,幸上天眷佑,祖宗福庇,逆賊遂爾蕩平,倘復再延數年,將若之何?「

吳三桂最後時刻沒有放下心中的恐懼。幾次戰勝清軍後,吳軍停在長江附近沒有北上。給了康熙帝搞統戰和各個擊破的時間。吳三桂不久病逝,清廷花了八年時間平定三藩之亂。
1/7
下一頁
呂純弘 • 129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57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