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末核對項目預算時。
我盯著公司系統里「項目餘額:38.66 萬」的提示發獃。
這個季度明明批了 300 萬預算,辦公用品都是單獨採購的。
怎麼會只剩這點錢?
財務總監在群里發了條消息:「所有支出都有正規發票,絕對不存在挪用情況。」
不到兩分鐘,這條消息就被撤回了。
部門同事開始在群里要求查看詳細支出報表。
這時我發現市場部的陳總監臉色突然變得很難看。
1
我剛準備趴辦公桌上眯會兒,電腦突然彈出條系統通知:「項目預算餘額:38.66 萬」
我猛地直起身子,盯著螢幕上的數字發愣。
這個季度批下來的研發經費明明是 300 萬,項目才啟動兩周,怎麼只剩這點錢了?
群里已經有同事在問財務部是不是搞錯了。
財務總監張明很快回覆:「公司資金管理很規範,每筆支出都有明細。」
有人立刻@他要求查看具體開支。
不到一分鐘,消息記錄顯示張明撤回了剛才那條回復。
我以為是財務部發現算錯了,正等著看更正後的數字。
結果仔細一看,他撤回的是第二條消息——那 300 萬預算確實只剩 38.66 萬了。
整個部門群瞬間炸開了鍋。
2
公司群里,技術部的周明第一個@財務總監張明。
「張總,300 萬的項目預算怎麼突然撤回了?系統顯示資金流向有問題啊?」
「別開玩笑了張總,項目組還等著這筆錢發年終獎呢!」
其他同事也跟著發言:
「就算有調整,也不該全部撤回吧?」
周明直接要求查看完整的項目支出記錄。
年初立項時,董事長在全員大會上保證過:
「所有項目資金使用必須公開透明。」
財務流程完全獨立,由各部門共同監督。
為了規範管理,公司還專門開了項目專用帳戶。
所有支出都要走這個帳戶,確保每筆錢都有據可查。
所以周明要查帳的要求合情合理。
我也跟著發了條:「求公開支出明細+1」
財務總監很快回覆:「審計報告正在整理,稍後發布。」
不是說好隨時可以查帳嗎?
而且預算撤回通知都發了,帳目肯定已經核對過了。
這時我注意到市場部的陳琳總監臉色不太對。
我湊過去小聲說:「陳總,預算問題應該只是系統錯誤,您別太擔心。」
她勉強笑了笑:「是啊。」
但我分明看見她握著手機的手指在發抖。
等了兩個小時,財務部還是沒發審計報告。
我又在群里問:「張總,支出明細整理好了嗎?」
下一秒,HR 私信我:「方悅,請注意職場溝通方式。」
陳琳看到消息後,特意走過來解釋:
「張總最近在忙上市審計,你們技術部別總盯著財務問題不放。」
我在心裡冷笑,想起上個月團建時的場景。
那次陳琳和張明因為報銷問題吵架。
她半夜三點在辦公室開視頻會議,聲音大得整層樓都能聽見。
第二天和好後,張明卻把責任推給財務部新人。
還有上次季度彙報。
離截止時間只剩一小時,市場部數據還沒交齊。
我提醒陳琳抓緊時間。
她直接摔了文件夾:「我和董事長關係好,晚點交怎麼了?」
最後我們眼睜睜地看著她補完數據後,悠閒地去做了個美甲。
項目彙報當然遲交了。
但陳琳靠著「客戶關係維護」的藉口,不僅沒受罰,還拿了超額獎金。
而我們這些按時完成的人,反而被扣了績效。
現在,我就問了一句審計報告。
就被打上「干擾重要工作」的標籤。
真是好大一口鍋。
3
財務部下午發了幾份電子表格到公司內部群。
報表上密密麻麻的數字顯示這季度項目資金流向。
群里立刻有人回覆:
我就說預算肯定沒問題,張總監做事一向靠譜。
300 萬的項目款怎麼可能說沒就沒,肯定是系統顯示錯誤。
技術部的周明突然甩出一張截圖:「最終結餘:38.66 萬?」
合著折騰半天,帳面上就多出這點零頭?
財務總監的緋聞對象——市場部陳琳馬上開啟了全員禁言。
她緊接著發了一段聲明:
「所有支出都有憑證,歡迎各部門負責人來財務室核查原始票據。」
我盯著螢幕皺眉。
所以現在發在群里的報表只是個「簡化版」?
這對辦公室情侶做事真夠謹慎的。
男的扔了份模稜兩可的匯總表,女的把詳細數據鎖在保險柜里。
要是哪天他倆鬧掰了,是不是調個數據還得走三方會簽?
我私信陳琳:「能把明細發我郵箱嗎?」
她端著咖啡湊到我工位邊笑:「當然可以啦,你們項目組優先。畢竟咱們市場部和技術部關係最鐵了。」
五分鐘後,公司高管小群里彈出新消息。
陳琳把完整版支出明細發到了只有部門負責人的群里。
這份「完整」報表不僅沒解釋清楚疑問,反而多了好幾筆匪夷所思的支出。
連平時跟她關係最好的林小曼都忍不住嘀咕:
「團建住五星級酒店?上次不是去的農家樂嗎?」
「技術外包費怎麼按 50 人算的?我們項目組才 20 個人啊?」
陳琳的笑容瞬間凝固,急忙解釋:「這些是包含客戶招待費的打包價,為了方便我都合併記帳了。」
我差點把咖啡噴出來。
客戶招待需要住總統套房?用項目經費給客戶開房?
為了方便就合併記帳?
財務制度是這麼玩的?
在大群不斷刷屏的質疑聲中,我反手把明細錶轉發到了全員群。
陳琳踩著高跟鞋衝過來瞪我:「你瘋了嗎?」
我聳聳肩:「大家都有知情權,幫你們財務部提高工作效率嘛。」
陳琳從入職起就愛搞小動作。
不是提前透露招標信息給關係戶,就是故意延遲通知競爭對手標書變更。
靠這套操作,她負責的項目中標率高了百分之三十。
也許,「市場總監」這個頭銜,就是她搞利益輸送的最佳保護傘。
十分鐘後,周明在群里@了所有人。
4
「技術外包費二十萬,二十萬乘以三這裡,為什麼是算三次?」
「這個費用不是已經包含在項目預算里了嗎?」
老周這麼一問,部門群里立刻有人甩出了之前的付款憑證截圖。聊天介面瞬間被各種轉帳記錄刷屏。
「對啊,這筆錢不是走項目專項款嗎?怎麼又在部門經費里扣了三次?」
財務總監張明趕緊出來解釋:
「可能是系統錄入重複了,具體要查一下記錄。但這筆支出肯定是存在的,只是歸類可能有問題。」
群里齊刷刷冒出一堆質疑的表情包。
我忍不住發了條消息:「這明顯是多算了吧?」
消息剛發出去就被秒撤,快得讓我懷疑是不是網絡出了問題。
張明馬上又列了幾筆根本對不上號的支出名目。年底大家都忙著沖業績,要不是這次項目結餘分配,平時根本沒人關注這些帳目。
對大多數同事來說,能分到項目獎金簡直是意外之財。
技術主管老周直接發了個 Excel 表格到群里,標紅了幾處問題:
「這筆 60 萬的設備採購和 12 萬的維護費明顯對不上帳。」
有人立刻追問:「那少了的錢到底去哪了?」
群里的討論越來越激烈,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不到半小時就刷了上千條消息。
最後張明發了條私信:「老周,我們單獨聊聊。」
5
辦公室里安靜得只剩下鍵盤敲擊聲。
我端著咖啡回到工位,發現陳琳還在電腦前埋頭操作。
湊近一看,她正在修改項目支出明細。
不是說審計報告已經確認了嗎?
怎麼又在調整數據?
我清楚地看到她把 12 萬的伺服器費用刪掉了。
然後在市場調研那欄補了 6 萬。
又在客戶招待費里加了 6.1 萬。
這套操作看得我目瞪口呆。
不愧是財務老手啊!
她注意到我的視線,若無其事地解釋:
「之前系統有點小誤差,現在都調整好了,帳目完全對得上。」
我敷衍道:「你們專業的事你們處理,我們只看最終報表。」
打開內部通訊軟體,平時最愛發言的技術部老周突然沉默了。
整個項目群安靜得反常。
茶水間遇到老周時,我攔住他:
「怎麼突然這麼安靜?不像你風格啊。」
他勉強笑了笑,壓低聲音:
「最近項目趕進度,太忙了,沒空看群消息。」
真是這樣嗎?
我們找了個角落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