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之理
呂蒙正在回首往事時,感懷於自己身份的巨大轉變,故而又寫下了流傳千古的《破窯賦》。
在那篇冠絕當世的詞賦中,呂蒙正寫下了:「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的運氣論。
而後又以「滿腹文章,竟然白髮不中;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青春美女,卻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婦」這些論據,寫下了「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的天時論。
後來,呂蒙正又以「楚霸雖雄,敗於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竟有萬里江山。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為論據,強調了命的重要性。更以項羽,劉邦,李廣,馮唐四個人的故事,詮釋了什麼是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所以到最後,呂蒙正也將他一生從乞丐到宰相的際遇,歸結為天時和命運使然。
公元988年,在任參知政事一職八年之後,45歲的呂蒙正官至正宰相。
公元997年,宋太宗趙光義去世,宋真宗趙恆繼位,依舊以呂蒙正為宰相,其在任職期間不屈權貴,心懷百姓,讓大宋國力蒸蒸日上。
公元1005年,63歲的呂蒙正以年老為由,向宋真宗提出辭呈。在臨近退休之際,宋真宗問呂蒙正:「你的幾個兒子中,朕可以重用誰?」
誰知,呂蒙正回答道:「臣的幾個兒子都不堪大用,居於高位會害了他們。反倒是我的侄子呂夷簡,頗有宰相之才。」
宋真宗聽完之後,默默的點了點頭,從此把呂夷簡這個名字記在了心裡。
公元1011年,呂蒙正在辭官歸隱六年之後,在洛陽病逝,時年68歲。而在他之後,他的侄子呂夷簡正如他所說,成為了宋仁宗和宋英宗兩朝,比肩於他的一代名相。
斯人已遠,命理猶存。呂蒙正雖已逝去千年,但他留下的千古名作《破窯賦》,至今也是讓人無法逾越的一座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