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云:「男女授受不親」,其實後半句才是重點,老祖宗可不保守

2025-08-09     花峰婉     反饋
1/3
孟子云:「男女授受不親」,其實後半句才是重點,老祖宗可不保守

斷章取義——節選自《不要斷章取義》

從小老師就教導我們「男女授受不親」,男女之間不要拉拉扯扯。

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有這種規定也無可厚非,而且青春期的孩子們都有一種好奇心,因此需要一定的約束。

但是有一點很奇怪,孟子說這句話可不是為了現在的孩子說的,難道古人真的就這麼死板嗎?

歷史的真相

「男女授受不親」這句話的意思是,男女之間不能有身體接觸,也不能隨意說話,更不能互相遞東西。這不是什麼學校的規定,這是全天下都應當遵守的「禮法」。

但是這樣的禮法未免太過死板了,難道古人真的是這樣做的嗎?

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確實是孟子說的,但是這條禮法可不是孟子原創的。

最早出現這種說法的書,應該是《禮記》,也就是說這是周禮中的一條。

而《禮記·曲禮》里的原文是:「男女不雜坐,不同施枷,不同巾櫛,不親授。」

眾所周知,儒家非常推崇周禮,非常希望讓天下人重新使用周禮。

但是從上面這句話我們也能看出來,周禮實在是太過於嚴苛,真沒幾個人能完全遵守,如果硬要推廣周禮的話,肯定會讓大家都覺得不自在。

因此有不少人站出來反對儒家,不希望周禮再度現世。

儒家創始人孔子,其實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時代的變化導致周禮已經不再適用了。

但是孔子依然認為,想要讓天下太平,只有實行周禮這一條路。

孔子想讓天下太平,於是就推行周禮,但是他又知道周禮已經不再適用於當時的社會。

這種「知其不可為之」,便是孔子的偉大之處。

至於孔子拼了命推行的周禮,我們不作評價。對於這一點,孟子也有自己的見解,而這句「男女授受不親」,就是他在與對手辯論時說的話。

如果能把孟子與對手辯論的故事看完,就不會再覺得古人十分死板了。

禮法與權變

歷史的真相其實就擺在那裡,只不過大多數人只願意相信自己臆想出來的結果,不願意相信真相。

孟子與對手淳于髡(kūn)辯論的內容全文如下:
1/3
下一頁
呂純弘 • 74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52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35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