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此一戰,八旗勁旅戰無不勝的神話,被鄭成功徹底打破
自1658年開始,鄭成功連續發起了三次北伐,吹響了向清朝大舉進攻的號角。
但是,這三次北伐,只有第三次是取得實際進展的,第一次清朝實施圍魏救趙之策,迫使鄭成功退兵;第二次則因為大軍遭遇颶風,導致損失慘重,就又撤了回去。
1659年,鄭成功率數萬大軍與南明永曆政權的張煌言會師,發起第三次北伐,目標直至明朝舊都南京。
此次北伐,起初進展十分順利,鄭成功與張煌言成功進入長江,連克鎮江、瓜州等地,取得定海關戰役、瓜州戰役、鎮江戰役的勝利,嚴重打擊了清朝水師,最終將南京包圍起來。
但是,在巨大的勝利面前,鄭成功被沖昏了頭腦,產生了懈怠心理,竟然圍而不攻,而是讓部下飲酒作樂,提前為奪取南京進行慶祝。
結果,清軍趁著這個間隙發起偷襲,加之各路援軍相繼抵達,結果鄭成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傷亡至少兩萬精銳主力,還死了好幾個得力幹將,無奈之下只得撤回廈門。
經此一戰,鄭成功元氣大傷,再也無力組織北伐,只能堅守廈門,處境十分尷尬。
而隨著鄭成功的戰敗,張煌言也變得孤立無援,最終戰敗逃到海上。
此後,在得不到支援的情況下,南明被清朝步步緊逼,損兵折將、喪城失地,昆明的永曆帝被迫逃到緬甸。
李定國雖然在雲南繼續堅持抵抗,但被吳三桂阻絕滇緬邊境無法動彈。
至此,反清大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挫折,幾股反清勢力被孤立包圍起來,形勢對清朝來說一片大好。
在這種情況下,順治帝便認為,只要畢其功於一役,就能徹底消滅鄭成功,一舉解決來自東南沿海的威脅,於是內大臣達素率大氣精銳直奔廈門。
得知清軍到來,鄭成功大軍內部人心惶惶,他們還沒有從南京之戰慘敗的恐懼當中走出來,清軍卻又來了,一股悲觀氣氛瞬間籠罩在將士們心頭,甚至有人逃跑。
其實,這時候清朝最好的策略是攻心為主,武力為輔,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如果能讓鄭成功內部首先瓦解,那必將事半功倍。
但是,順治帝顯然太衝動了,對鄭成功太輕視了。
南京之戰的時候,清軍損失慘重,順治帝一度意志消沉,絕望到打算跟鄭成功議和。
但是,南京之戰獲勝之後,順治帝瞬間信心倍增,認為鄭成功也沒那麼可怕,還是八旗更厲害,只要八旗兵一到,鄭成功必定「親身剃會,自行綁縛來降」。
正是因為這種自信,清軍最終戰敗了,八旗勁旅不敗的神話,被鄭成功徹底打破。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