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之後,辦公室的氛圍悄悄發生了變化。
有人開始主動邀我共進午餐,有人會在閒聊時特意把我納入談話圈。我意識到,當你明確而不帶攻擊性地表達自己的邊界和需求時,反而會贏得尊重。
一個月後,部門又組織聚餐。這次,張明親自來邀請我:「李姐,今晚聚餐,你一定要來啊,就等你點頭了。」
我笑了:「謝謝邀請,今晚我有時間,會很樂意參加的。」
那晚的聚餐其實很普通,但對我而言卻意義非凡。我不再是那個被遺忘在角落的「隱形人」,而是平等地被尊重的一員。
餐桌上,我主動分享了自己職業生涯中的趣事,大家笑得前仰後合。年輕同事們驚訝地發現,這個平時嚴肅的中年女主管,居然有著豐富的故事和幽默感。
回家路上,我回想這一個月的變化,忽然明白了什麼。
職場中,我們常常害怕表達真實感受,怕被說不合群、太敏感或難相處。於是我們用「沒事」來掩飾受傷和失望,卻不知道這一次次的「沒事」正在悄悄地削弱我們的存在感。
聰明的職場人明白:當被排除在外的藉口是「忘了叫你」時,不要說「沒事」,而是溫和而堅定地讓對方知道——
你注意到了這個疏忽;
你希望被平等對待;
你重視團隊關係並願意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