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白居易 在《賦得古原草送別》中寫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雖然這首詩並非直接描述「躲冬」,但其中蘊含的生生不息、順應自然的哲理,卻與「躲冬」背後所體現的順應天時、保養身心的思想相通。 宋代詞人辛棄疾 的《青玉案·元夕》中,「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句千古名句,雖描述的是元宵夜的情景,但「眾里尋他千百度」的執著與「驀然回首」的頓悟,恰似人們在「躲冬」過程中,對自我、對自然的深刻認識與理解。
時至今日,「躲冬」這一習俗雖已不再是人們生活的必需,但其背後所蘊含的順應自然、保養身心的智慧,依然值得我們借鑑。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往往忽略了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忽視了身心的修養與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