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名、王昌齡《出塞》
· 原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排名理由:
王昌齡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他的這首《出塞》是唐代邊塞詩的代表作之一,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被明代李攀龍推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
詩中運用了跨時空的表達方式,表達了強烈的家國情懷和愛國精神。
從秦時明月到漢時的邊關,如此跨越時間、地理位置來引出戰亂帶給人民的災難,既說明了邊塞的歷史悠久,也增添了詩歌的歷史厚重感。「萬里長徵人未還」,描繪了邊塞的荒涼和戰士們的艱辛,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對國家的憂慮和對戰士們的同情。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後兩句氣勢豪邁,振奮人心,詩人通過歷史典故引出豪邁的愛國情懷,表示只要人人都有一顆愛國之心,能夠為了人民安康捨生入死,必能保家衛國。
整首詩的意境雄渾壯闊,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明月、邊關、長城等意象,營造出了一種蒼涼、悲壯的氛圍,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邊塞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