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就在范文程打算在科舉道路上更進一步之時,滿洲八旗入侵遼東,他與兄長不幸被俘,成為了八旗貴族的奴隸。
當時,後金大汗努爾哈赤並不重視漢人,所以像范文程這樣的讀書人,是沒有出頭之日的,只能給滿人當牛做馬,還要忍受無休止的歧視和凌辱,他在鬱悶中度過了長達九年時間。
努爾哈赤時期,范文程已經展示出了不錯的軍政素養,在一次戰爭中,他曾建言獻策,被努爾哈赤採取,結果後金果然打了勝仗。
即便如此,范文程的地位也未得到改變,一直到1626年皇太極繼承汗位後,他這才迎來了人生的轉折。
皇太極認為,滿清作為少數,且地盤小、人口少,想要入主中原,就必須重用漢人,因為漢人中不但有頂級文臣謀士,也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可以彌補後金的不足。
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皇太極開始重視范文程,讓范文程進入文館任職,負責出謀劃策,制定規章制度,還要兼顧政治、經濟等方面建設。
有了文館這個平台,范文程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在後金對明朝、朝鮮、蒙古的戰爭中,他都貢獻良多,既能運籌帷幄,制定合適的戰略戰術,也能披掛上陣,持刀與敵人拚死相搏。
據說,皇太極利用反間計除掉遼東督師袁崇煥之事,范文程就是謀主之一,這件事被記載在他的墓志銘上,說「公進秘謀,縱反間,總制獲罪去」,總制即總督,就是指的袁崇煥。
范文程在勸降明朝官員、將領這件事上,也是很有成就的,他飽讀史書,口才很好,許多明朝將士被他說服,比如孔有德、耿仲明投降後金,就是他一手操作的。
因為功勞卓越,范文程得到了世襲游擊的職務。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建清後,封范文程為內秘書院大學士,在外交、軍事、人事和刑事訴訟等方面都有涉及,是皇太極身邊的第一謀臣。
當時,皇太極手下的漢人有很多,比如洪承疇、三順王,等等,文臣武將都有,所以范文程的壓力小了許多。
這一時期,范文程對內改革官職,使後金政權正規化;對外則積極招納明朝臣民,在籠絡人心這件事上,做了卓越的貢獻,比如他建議禁止八旗燒殺搶掠,對於來投降者,「官來歸,復其職;民來歸,復其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在滿清統治階層,范文程起到居中調和矛盾的作用。
那時候,范文程在後金地位尊崇,不但皇太極對他推崇備至,就連多爾袞兄弟也很敬佩他,但皇太極與多爾袞卻圍繞權力有著深刻的矛盾,他往往從中穿針引線,居中調和,從未維護了政權的穩定。
02
皇太極時期,參與國政的一般是諸王貝勒及議政大臣,范文程雖然不是議政大臣,卻參與了所有機密決策,皇太極經常深夜召他入宮,一談就是一整晚,但凡遇到軍國大事,都要與他商議之後再決定。
皇太極晚期,各種詔書和撫諭各國的敕書,基本都是范文程完成的,而且從未出現謬誤。
可以說,皇太極在對明策略上之所以能成功,范文程功不可沒,是清朝初期漢人文臣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