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子夫依然貴為皇后,衛青之後數位親屬仍在朝中任職,但他們的分量,遠遠不及衛青。朝中各方勢力,開始蠢蠢欲動。
皇帝表面沉靜,實則行動頻頻。
他加強尚書台權力,削弱大將軍對軍政的影響;他任用監察御史加強對外戚官員的監督;他在地方派駐親信,繞過衛家舊部的影響力。
更為關鍵的是,他開始重新分配權力資源。
原本屬於衛氏的兵權、財權、地方調度權被逐步剝離。他並未動用兵馬,也未正面責難衛家,卻通過制度安排,把他們推離權力中心。
外戚一門,從曾經風光無兩的頂流,悄然降格為被邊緣化的「舊勛貴族」。
衛家上下隱隱不安,卻無可奈何。沒有了衛青,沒有人能正面對抗這一切。
衛子夫明白皇帝的心思,卻不能逆轉局面。她本能地選擇低調、沉默,用溫順換取苟延殘喘。
但局勢並不等人。
前92年,遊俠朱安世被捕,一宗看似普通的巫術案件,竟成為扳倒衛氏的序章。
朱安世供出陽石公主與公孫敬聲勾結施蠱咒詛咒皇帝,案件迅速上升為「巫蠱大案」。
審訊之中,牽連者不斷擴大。陽石公主,是衛子夫之女;公孫敬聲,則是太子劉據親信。
巫蠱一詞,在漢代極為敏感。施蠱咒帝,已非小罪;一旦與皇后、太子相關,便觸及帝王底線。
漢武帝震怒,下令徹查。調查尚未結束,消息已傳遍朝堂。
宮中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皇后衛子夫,陷入沉默。
太子劉據,為自保而舉兵反擊,終因兵敗自殺於未央宮。衛子夫聽聞太子死訊,當夜自縊於長樂宮。
一日之間,母子俱亡。
這一切,並未結束。
衛青之子衛伉,因與太子往來密切,被指為「謀逆通同」,誅連九族。衛氏諸女,包括陽石公主、諸邑公主皆被處死。宗族親戚,盡遭流放或誅殺。
曾經的「衛家軍」,成為皇帝震懾外戚的第一批「整肅對象」。
昔日赫赫威名,如今盡歸黃土。
衛家大宅被充公,田地被沒收,族譜被銷毀,名號被除籍。甚至許多衛氏旁支改姓他名,以求苟全性命。
這一切發生得太快,快到許多朝臣來不及反應,許多百姓不敢相信。
一個月前的皇后,一個月後的屍體;一代將門之後,一夜之間家破人亡。
漢武帝沒有解釋。他的沉默,是最有力的態度。
他不需要解釋。他只需要讓天下人看到:皇帝可以提拔功臣,也可以誅滅功臣之家。
這一刀,斬的不只是衛家,更是外戚制度本身。
從此之後,外戚不再高調;外戚,不再自信。
從此之後,帝國的權力天平,徹底向皇帝一人傾斜。
巫蠱風暴,家族崩塌的序曲
前92年,風暴驟起。從一次看似普通的巫蠱舉報開始,一場針對衛氏家族的政治清洗迅速展開。
這場動亂的起點,是漢宮的一封舉報書。一名遊俠被捕,聲稱有人在宮中施術詛咒皇帝。案件移交中央,偵查進展迅速。調查中,牽扯出了皇后衛子夫之女陽石公主,以及太子劉據的一些親信。這一連串關係鏈清晰地銜接起衛氏外戚與「巫蠱案」的可能關聯。
朝堂震動不止。御史台、內廷刑部、尚書台配合迅速搜查,禁軍戒備嚴明。士人、官員無不緊張,生怕被波及。朝中大臣議論紛紛:這是巫蠱恐懼,更是皇帝對於親族勢力擴張的一次警告。
漢武帝並未親自指控,他只下令「徹查到底」「無論親疏」。梁、張、江等權臣迅速行動,不敢有絲毫懈怠。一時間,衛家人員紛紛被傳訊、拘捕、審訊。
太子的支持者也被牽連。劉據開始焦慮。面對朝中強勢調查,他選擇舉兵反擊。兵動之後,被迅速鎮壓。太子失敗之日,驚惶之餘自盡於未央宮。皇后衛子夫,聽聞噩耗,無力抵禦,選擇自縊於宮中。
衛青故世已久,其親族失去頂梁,無法阻止災難降臨。而曾經風光的衛氏家族,瞬間成為風暴中心。
隨後數日,衛青長子衛伉、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及衛氏旁支、多名家人,紛紛被帶走審訊。很多人甚至連罪名都未明,只被按照「謀逆通訊」「巫蠱參與」「失忠」「外戚干政」等名義處決或流放。家中書卷被撕毀、族譜被剪斷、宅第被沒收。那些曾在朝中掌兵掌權的衛家成員,像被一把大手一掃,消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