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賣官不對,卻捨不得責備心愛的女兒。這種溺愛成了安樂公主膽大妄為的保護傘。
安樂公主的胃口越來越大。
金錢已經滿足不了她,她要的是真正的權力。
看著母親韋後在朝堂上指手畫腳,她心中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為什麼不能像祖母一樣稱帝?
母女共侍的宮廷醜聞
安樂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是武崇訓。
這樁婚姻是政治聯姻,為了緩和李武兩家的矛盾。武崇訓是武三思的兒子,門第顯赫,人也英俊。安樂公主對這個丈夫還算滿意。
婚後兩人經常一起欺負庶出的太子李重俊,把他當僕人一樣使喚。
太子李重俊終於爆發了。
長期被侮辱的憤怒積壓在心中,李重俊發動政變,殺死了武三思父子。
安樂公主當時正好回宮,逃過一劫。武崇訓的死讓她既悲傷又憤怒。
更大的醜聞隨之爆發。
武崇訓死後,安樂公主很快就與他的堂弟武延秀有了私情。
史書記載"崇訓死,主素與武延秀亂,即嫁之"。這個"亂"字耐人尋味,說明兩人早就有不正當關係。
韋後也卷了進來。
更令人震驚的是,韋後竟然也與女婿武延秀有染。
母女二人共侍一夫的醜聞傳遍宮廷,成為朝野茶餘飯後的談資。
這種亂倫行為連見多識廣的大臣都覺得不堪。
許州參軍燕欽融實在看不下去了。
他上書彈劾:"皇后淫亂,干預國政,安樂公主、武延秀及宗楚客等,朋比為奸,謀危社稷,應亟加嚴懲。"
中宗召見燕欽融詢問詳情。
燕欽融以頭叩地,大聲陳述母女二人的醜行。他神色毫不畏懼,言辭激烈。
中宗聽完後默然不語,顯然也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燕欽融剛走出宮門就被韋後派人殺死。
韋後命令宗楚客派騎士用鐵鏈將燕欽融拖回,摔在殿庭石上,當場折斷脖子。
這種殘忍的殺戮方式顯示了韋後的狠毒,也證實了燕欽融舉報的真實性。
宮廷道德徹底淪喪。
母女共夫的醜聞讓整個朝廷蒙羞。大臣們竊竊私語,百姓們指指點點。
唐朝皇室的聲譽跌到了歷史最低點。
安樂公主對這些流言蜚語毫不在意。
她認為權力可以壓倒一切道德。只要有權有勢,誰敢公開指責她?
燕欽融的死就是最好的例子,敢於直言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這種扭曲的價值觀進一步催生了安樂公主的野心。
既然已經無所顧忌,為什麼不更進一步?既然母親可以干預朝政,為什麼自己不能直接稱帝?
武則天的榜樣就在那裡,自己完全可以效仿。
弒父謀逆的悲慘結局
安樂公主最大膽的想法終於說出了口。
她跪在父親面前,請求立自己為皇太女。中宗以為女兒在開玩笑,撫摸著她的脖子說:等你母后做了女皇帝,再立你為皇太女也不遲。
這句戲言成了致命的暗示。
安樂公主認為父親同意了母女二人的計劃。
她開始慫恿韋後學習武則天,準備臨朝聽政。母女二人經常在一起密謀,商討具體的實施步驟。
第一步是除掉礙事的人。
中宗雖然寵愛女兒,畢竟是皇帝,不可能真的讓位。
韋後和安樂公主覺得必須先解決這個障礙。她們想到了最直接的辦法:毒殺。
景雲元年六月的一個午後,中宗感到飢餓。
韋後親自端來一盤蒸餅,笑容滿面地說是特意為皇帝做的。
中宗毫無防備,幾口就吃完了。餅的味道有些奇怪,他沒有在意。
毒性很快發作。
中宗開始腹痛,接著是嘔吐,最後陷入昏迷。
御醫急忙趕來搶救,已經來不及了。五十四歲的唐朝皇帝就這樣死在了妻女手中。
母女二人立刻行動。
她們矯詔立十六歲的李重茂為帝,準備挾天子以令諸侯。
安樂公主以為大功即將告成,興奮地與武延秀商量如何分配權力。
消息泄露了,太平公主得知侄女弒父的消息後震驚不已,立刻與侄子李隆基密謀反擊。
她們低估了太平公主的能量,也低估了李唐宗室的反彈。
李隆基率領羽林軍發動政變。
這支軍隊從玄武門直接殺向皇宮。韋後猝不及防,很快被亂軍殺死。
安樂公主還在府中的化妝檯前塗脂抹粉,不知道外面已經天翻地覆。
死神突然降臨,安樂公主剛畫完眉毛,就聽到外面喊殺聲震天,她和武延秀急忙組織侍從抵抗,但為時已晚,亂軍衝進府邸,見人就殺。
一代"唐朝第一美人"就此香消玉殞。
安樂公主死時只有二十五歲,正是最美好的年紀。
她的屍體被草草收殮,沒有皇家葬禮,沒有哀榮。死後還被追廢為"悖逆庶人"。
墓志銘只有三百字。
《大唐故勃逆宮人志文並序》簡單記述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
從襁褓公主到悖逆庶人,從流放女童到弒父兇手,安樂公主的人生充滿了戲劇色彩。
無原則的溺愛毀掉了一個孩子,無底線的權欲毀掉了一個人。
從房州的襁褓女嬰到長安的悖逆庶人,安樂公主用自己的生命證明了一個道理:得不到安樂的安樂公主,註定不會有好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