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也會出現這種「排擠」,中科院心理所做過「群體排斥實驗」:幼兒被拒絕加入遊戲時,壓力激素水平比被批評時還高。
對孩子來說,「被群體拋棄」的痛苦,不亞於成年人失戀。
鄰居家孩子就因為總被排擠,每天放學不吃飯,說「我吃多了更胖,他們更不跟我玩了」。
現在上小學,他連上課舉手都不敢,就怕「說錯了被嘲笑」。
幫娃遠離「軟霸凌」,做好這3步就夠如果咱家孩子碰到「軟霸凌」,我們身為家長要怎麼做呢?
第一步:教孩子「識別不舒服」,這不是你的錯
低齡娃不懂「什麼是霸凌」,家長要幫他們建立判斷標準。
可以用「情景模擬」:你假裝說「你不把玩具給我,我就不跟你玩」,問娃「聽了這話,你開心嗎?」
再告訴他們:「如果有人讓你委屈、害怕,或者逼你做危險的事,不是你的錯,是他的做法不對。
」
還要劃「安全底線」,告訴娃:「真正的朋友,不會讓你爬高、摸熱水,不會搶你玩具,更不會說你笨。
遇到這樣的人,不用怕『沒人跟你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