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把全部身份壓在「媽媽」上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需要多維度的身份認同,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當成為媽媽後,我們不能把自己的身份,定義為「媽媽」這個唯一的角色。
如果,你一出門,不管遇到誰,介紹自己就是:「我是誰誰誰的媽媽。
」
那你就把你所有的價值,放在了「媽媽」這個角色上。
那想要實現自己的價值,該怎麼辦呢?
就是當一個「好媽媽」。
於是,你的所有重心,都在孩子上。
孩子吃得好不好,開心了還是難受了,跟朋友玩了還是被欺負了,成績上升了還是下降了。
他的一舉一動,都在你的眼皮子底下,他遇到一點點問題,你就會特別焦慮,想方設法去「解決」。
你會把自己的空間全部壓榨完,同時,孩子也沒有一絲可以喘氣的空間。
等他長大一點,你會發現,孩子叛逆得特別厲害,跟你對抗得特彆強烈。
這時候,你的價值感,會瞬間崩塌。
生了孩子,我們是一位媽媽,但同時,我們也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有自己別的角色需要平衡。
我們可以有工作,有自己的社交圈,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甚至還可以學習成長。
當我們不那麼過度關注孩子時,孩子才能在「剛剛好」的愛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