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虎薛剛是兩遼王薛丁山的第三個兒子,傳說乃是天上的青龍星下凡。當初蓋蘇文死在了白虎星薛仁貴手上,為了報仇,青龍星就降生在薛丁山之子薛剛身上,要用薛剛報復薛家。果然,長大後的薛剛在某次元宵燈會上,因為醉酒踢死了七皇子李昭,導致薛家滿門三百九十多口幾乎全被抄斬。薛剛後來因此鬧出了一出反唐的故事,作為故事的主角,薛剛勇冠三軍,端是厲害非常。然而,和他的兒子薛葵一比,他卻只能屈居下風了。
薛葵何許多人也?他是薛剛和紀鸞英之子,曾用名丁葵,九焰山上的第一勇將。在《薛剛反唐》中對他有這樣的一段表述:
這薛葵長成十三歲,生得面如鍋底,肉如黑漆,與薛剛一般模樣,力舉萬鈞,聲似巨雷,原是上界鐵石星官臨凡。
從上可以看出,他是天上鐵石星轉世,力氣可大了,有「萬鈞」之力,比李元霸和李存孝的四象之力還要大上數倍。
在評書中,薛葵和「橫勇無敵」的李元霸一樣手使一對擂鼓瓮金錘,有萬夫莫當之勇!他出生之時,臥虎山被官兵圍剿,紀鸞英抱著他逃到黑龍村母舅丁一守家,他因此暫時改名丁葵。丁一守花重金請來幾個名師教他習文練武,他習文不用心,學武卻很賣力。因其力氣較大,武師就專門教他錘法。他學武非常有天分,還擅長琢磨,平凡武師的錘藝術很一般,他卻硬是從平凡的招式中悟出了高深莫測的錘藝。如此這般,十多年後,薛葵的錘藝術達到了人錘合一的地步。
後來,紀鸞英知道薛剛在西涼借兵回山起義,於是便叫薛葵和薛姣前去相助。由於之前從未見過面,薛葵在九焰山上活捉了通城虎薛剛。在馬奇出面的情況後,大家才知道原來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誤會解開後,薛葵恢復原名。
再後來,張天俄假扮薛剛劫走了紀鸞英。薛葵和薛姣追了上去,薛姣先與老張交手,老張武藝不簡單,兩人打了幾十個回合,不分勝負。薛葵看得不耐煩了,換下薛姣一錘打飛了老張的兵器,嚇得老張丟下押運紀鸞英的隊伍不顧,膽戰心驚地逃命去了。
力能舉鼎拔山的薛葵,如同戰神降世!他憑藉手中一對金錘,曾經在短短的兩天一夜之間,連克敵方五十三座城池,這一壯舉足以讓他名揚四海。對他讚不絕口的廬陵王李顯也因此封他為趙王。
面對前來攻山的銀錘太保白文豹、鐵錘羅漢熊天慶與銅錘太歲武廣,薛葵不僅將他們遂個擊破,還勸他們歸順了九焰山,組成了新的四猛八大錘!而薛葵,無疑是他們「四小隻」之首。最終,他們與九焰山的其他英雄一道,大敗周軍,成功地將女帝趕下了天子之位。
三元霸:指排第三的是《說唐演義全傳》和《瓦崗英雄》中的李元霸
李元霸是「隋唐十八條好漢」中排名第一的高手,傳說是金翅大鵬鳥轉世。雖然長的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說丑的不一般——連他老子唐高祖李淵都覺得他長得太磕磣了說出去丟臉。隋煬帝楊廣曾在金殿上問李淵:「李愛卿!你有幾個兒子啊?」
李淵想了一下道:「3個,長子叫建成,次子叫世民,三子叫元吉。」
李元霸是李淵的第四子,剛出生的時候就丑不拉幾的,那哭聲也特別大,跟個小雷公一樣,吵得李淵心煩意亂。李淵跟當初李靖面對哪吒剛出世時的情況一模一樣,也以為夫人給自己生了個怪胎,氣得拔刀就想把他劈了。幸虧李夫人拚命保護,這才護住了李元霸的小命。十幾年過去了,李元霸長得那是越來越難看,特別是那張臉,總是一副病怏怏的樣子,如果是三更半夜出來,那真的是比鬼還嚇人。因此,老李乾脆就不說他了。
別看李元霸長得不咋地,本事可學得槓槓的!別看他天生頭腦不太「靈醒」,力氣卻大得出奇(據說有四象不過之力)。李淵看到老四這種情況,心想既然不能指望他「文成」,那就儘量讓他「武就」吧。因此,李淵托關係請來了當世的兩大名師袁天罡和李淳風來做他的老師。你還別說,這小李子學起武來那真是一點就通,不出幾年,就將兩位高人的本事全學會了。
出師之前,袁老知他有一身怪力,便親自給他訂做和了一對800多斤的擂鼓瓮金錘,送給他當畢業禮物。李淳風見老袁都送寶貝給徒弟了,自己不送被別人傳出去不好聽啊!送什麼呢?送差的可不行,到時徒弟將兩件禮物一比較,那……送差的還不如不送。老李一咬牙,將自己的寶馬「萬里雲」當作禮物送給了李元霸。
這就是為什麼李元霸的兵器這麼重,他的馬卻能頂得住的原因。因為他的馬也不尋常啊!好馬配好漢,絕配。
再說楊廣聽李淵說有三個兒子,為了拉攏李淵,他對李淵所說的三個兒子都封了王:老大李建成被封為殷王,老二李世民被封為秦王,老三李元吉被封為齊王。
李元霸得知這個消息後,就問李淵:「爹,為什麼就我沒有爵位?」
李淵心說:我根本沒敢提你,皇上都不知有你這麼一號人,當然不會封你爵位了。但是,他不好意這麼說,雖然以前他曾一度嫌李元霸長得丑,但每每看到李元霸學武認真刻苦的樣子,他就心軟了,畢竟那也是他的親生兒子啊!因此,其實他內心深處對李元霸也是很肉緊的。所以,他只好顧左右而言他,說:「你還小,不著急。」
李元霸傻不完,他知道老李在敷衍他,便道:「哼!我自己找皇上要去。」
李淵一聽,心裡「激淋淋」打了一個寒戰,那可不行!你長得這麼嚇人,萬一驚嚇了皇上,那豈有活命之里!再說,我之前騙皇上說只有三個兒子,你這一去,那我不就犯了欺君之罪嗎?想到這裡,他連忙叫家人拿鎖鏈來將李元霸的腳鎖在一塊大石磨上。
李元霸頭腦簡單,他認準的事是很難改變的,他趁家人不注意竟然拖著石磨往午門走來。那守門的一看,趕緊通報皇上。李淵在殿下一聽,知道老四來了。連忙請罪並將其中緣由簡單地說了一遍。楊廣當天心情甚好,加上又好奇,所以並沒有怪罪老李,只是傳旨宣李元霸上殿面君。
李元霸上殿,皇上看他長得確實夠丑,心中就更不怪李淵了。楊廣問李元霸:「聽你爹說你也想要當王,因此才被你爹鎖在家中,可有此事啊?」
李元霸回答說:「是的,我三個哥哥都當了王,我也想當王。」
楊廣道:「那你有什麼本事啊?」
李元霸道:「我本事可大了,至今未嘗敗績,連我師父都打不過我。」
「你師父是誰?」
「一個是袁天罡,一個是李淳風!」
「啊,當世兩大高人都是你的師父啊?「楊廣頓了一下,指著左邊的武官對李元霸道,「朕想看一下你的武藝,那邊站的全是厲害的武將,你去挑一個和他比試比試如何?」
李元霸最喜歡比武打架,他一聽皇上讓他隨便挑個對手,馬上就走到武官那一排去遂一觀看。當他看到宇文成都胸前的那塊「無敵金牌」時,他被吸引了。於是,他就挑了最厲害的宇文成都作對手。
看得李淵直搖頭,心中嘆氣道:「難怪你哥哥們都說你傻,這麼多人讓你選,你偏偏挑了個最厲害的。哎,你自找的,我也沒有辦法幫你,希望你命大福大,能保住一條小命吧!」
結果大出李淵意外,三輪比試下來,李元霸竟然輕輕鬆鬆就贏了。對此,楊廣十分高興,他不僅賞賜了一塊無敵金牌給李元霸,還封李元霸為西府趙王。
李元霸還有兩大戰役讓人瞠目結舌,其一是四明山(又叫四平山)之戰。
話說,楊廣在四平山遭到十八路反王的伏擊,連天寶將軍宇文成都也被打敗了。楊廣下旨將李元霸調到了四平山。
這一戰是李元霸第一次上戰場,卻也是他的揚名之戰!單馬雙錘的他這一戰震住了十八路反王。
十八路反王號稱擁有230萬大軍,不僅奈何不了李元霸,反被李元霸打敗,這怎麼可能?然而,在橫勇無敵的李元霸面前,一切皆有可能!
反王這邊率先出戰的是羅鐵漢,被李元霸一錘磕飛了他的兵器,接著再出一錘將老羅打得腦袋開花!
寧夏王馬德來是老羅的結義兄弟,他見老羅被小李子錘殺在陣前,「哇哇」大叫著沖了出來要為老鐵報仇。沒想到一招未使完,就被李元霸一閃之後掄錘打到了他的後背之上——自然也是活不了啦。
接著十八路反王裡面的好幾路反王及其手下大將先後出來送人頭,不到一個時辰,李元霸已經斬殺了十幾員猛將。
這時,在「揚州反王大會」上一舉奪魁,前幾日又在陣前將「橫勇無敵」的天寶將軍宇文成都打敗的裴元慶再次請戰。
裴元慶心想,這李元霸病怏怏的,那些個反王真是沒用,看我的吧!想畢,他自信滿滿地來到了陣前。沒想到,很快就被「啪啪」打臉了,李元霸三錘就將他打趴下!
最後,還是徐茂公出主意,他得知柴紹曾對李元霸有交待,身上有小黃旗的不能殺害,那是對李家有恩的秦瓊的朋友或兄弟。於是,徐茂公叫大家每人都帶一支小黃旗,這樣才得以活命而退。
另一戰是紫金山之戰。玉面寒槍俏羅成是羅家槍傳人,槍法出神入化,卻擋不住李元霸的一招!再次面對好漢榜中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李元霸只用兩錘就將他錘殺了。這一戰,185萬隋軍被他殺的只剩65萬!誇張不?他就是這麼「霸」!
人類很難干倒他了,能收拾他的只有老天!
李元霸凱旋的路上,天空突然一下暗了下來,很快,豆大的雨點「劈里啪啦」當頭落下,間雜著時不時滋滋作響的閃電,那雷聲更是一驚一乍地響得讓人害怕!柴紹和其他人都嚇得躲到了屋檐下,李元霸卻毫無畏懼,他將手中的金錘往天上一指,大怒而罵:「老天,你這是想和我單挑嗎?」說著,用力朝頭上的閃電打去,只聽「滋」一聲,不可一世的他竟然被雷電KO了。
四李:指排第四的是《殘唐五代史演義》、《殘唐演義》中的李存孝
李存孝是「殘唐十六傑」中排名第一的好漢,他是晉王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因為曾在飛虎山赤手空拳打死斑斕猛虎,故又被人稱為「打虎太保」。當時,李存孝在西山(又名飛虎山)放羊,突然竄出一隻猛虎,要來食羊,李存孝揮拳便向老虎打去。
晉王剛好路過,親眼目睹李存孝打老虎的全過程,他見李存孝將老虎打趴下後,又單手抓起老虎的尾巴將大老虎往石頭那邊甩去。
晉王驚嘆年紀輕輕的李存孝竟有如此神力,不由出聲贊道:「真是六甲神將啊,我麾下如果有此能人,何愁黃賊不滅?」於是,出於愛才之心,他走過去問李存孝:「壯士,我是晉王李克用,有意將你收至麾下。只是不知你除了力大之外,還會什麼本事?」
李存孝幫鄧萬戶家牧羊,鄧萬戶家也是大家,所以對晉王也有所了解。他知道眼前之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晉王后,立即拜倒在地參見。然後回答說:「實不相瞞,我年幼時曾到鐵籠山,碰見一世外高人,他說與我有緣,不僅收我為徒,教我學會18般武藝,還傳授我三卷《六甲兵書》。出師之日,他說我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可以下山去也!我問他如有人問起我師父之名,我如何答之?他只說他姓澹臺。」
晉王聽他如此一說,十分高興,親手將他扶起,收至麾下,還認了他為義子。
李存孝投到晉王帳下,初上戰場就用奇計打敗柳彥璋奪取了石嶺關。然後,他的表演正式開始了。一個回合生擒彭白虎,一槊打死班翻浪,引得孟絕海出來了。老孟是黃巢手下的得力幹將!聽說死在他手下的大將有三百多員,很多人在他面前走不上三四個回合,因此,被朱溫稱為「無敵英雄」。戰前,朱溫放言李存孝不可能打得過孟絕海,還與之對賭。結果李存孝只用一招便活捉了孟絕海,從此一戰揚名!
在聲名鵲起之後,李存孝繼續追隨晉王李克用縱橫沙場,南征北戰。他與晉王一同平黃巢,驅朱溫,攻下了潞州,征服了幽州,只要他上戰場,每戰必捷!在戰場上,他智勇雙全,如猛虎下山,無人可擋。
葛從周的部下耿彪、張龍、崔受、李虎四員猛將,曾一起聯手圍攻他,想以人數優勢勝之,結果被李存孝掄起槊來一掃,就轉了個圈,四人相繼被他打死在了陣前。
老葛見群毆不行,就想用陣法勝他。於是,他派出48萬兵擺下首尾呼應的一字長蛇陣,想用陣法累死他。沒想到李存孝的力氣實在是太大了,竟有四象不過之力,因此他能在陣前一力降十會,先用一招秒殺了蛇頭張權,然後掄起800多斤的禹王神槊,從蛇頭沖入。陣中48員猛將,見陣主張權被殺,知道單憑一己之力不是李存孝的對手,於是一齊圍了過來合戰李存孝。李存孝毫不畏懼,趁著左衝右突之際,一槊一個把48員大將全部干倒。陣中大將被全殲,一字長蛇陣也就不攻自破了。最終李存孝以5千人馬大敗葛從周的48萬大軍。
而後,李存孝的精彩演出還在繼續,他帶一十八騎攻入長安,單手抓五馬,秒殺黃珪,震服了李罕之和符存審,一招活捉鄧天王,又一槊打死韓忠,最終逼得黃巢只能自盡。
李存孝不僅戰績驚人,單挑的成績也非常出色。在與「殘唐十六傑」中排名第二的「鐵槍」王彥章的兩次對決中,李存孝展現出了他無人可敵的武藝。兩場戰鬥加起來不到三個回合,讓王彥章心驚膽戰。在敗給李存孝後,王彥章甚至選擇逃回了老家,再也不敢露面。但凡有人前去相邀,他都說:「只要李存孝一日不死,他便永不復出!」
白馬銀槍高思繼(也就是高寵的祖先)在殘唐十六傑中排名第三,本事和王彥章不相上下。在面對有病在身、全身虛脫無力的李存孝,不僅沒有「趁他病取他命」,反被李存孝以抱恙之身將其生擒活捉。
楊家將鼻祖火山王楊袞(就是後來創立天下聞名的「楊家槍」,成為一代槍祖的他),年輕的時候被人稱為「楊大膽」。他在學會家傳的楊家刀後,先從「花槍手」夏書湮那學到了厲害的「北霸六合槍」中的巧槍部分,又在河南不僅跟高思繼學全了所有的「北霸六合槍」,還學到了「高家槍」的精華,因此,年少輕狂的他就去太原挑戰李存孝。結果被李存孝三兩下就活捉了,要不是晉王李克用愛才,曾再三叮囑李存孝不要傷害楊袞,就沒有後來的火山王什麼事了。
李存孝後來被他的「四哥」李存信陷害,被處以「五馬分屍」的極刑。臨刑之際,五匹大馬卻拉不動他。最後,還是他叫監刑的李存信用黑布將他的眼睛蒙上,這才結束了他的傳奇一生。
李存孝一死,王彥章知道天下沒人比自己更厲害了,於是立馬復出。他在陣前,日不移影連挑晉王帳下36員大將,急得李克用痛哭懊嘆:「我兒存孝若還活著,焉有水賊囂張之日?」關鍵時刻,軍師周德威獻計,派人假扮李存孝出陣。此計果然奏效,王彥章一聽李存孝到,嚇得連親生弟弟王彥童也不管了,轉身就逃!
王彥童,在聽到「李存孝在此」的時候,就感覺胸口一悸,當他看到「李存孝」的身影后,只覺眼前一黑,「啪」的一下,從馬上一頭栽倒,當時就沒命了。後來,士兵們打掃戰場發現,王彥童的褲子都尿濕了。從這一幕,就足以看出李存孝的勇猛程度!
五項:指排第五的是《西漢演義》中的項羽
「天生重瞳已無敵,何況還有神力助」,說的就是天生雙瞳項羽,單憑重瞳便能成就無敵之路,何況他還天生神力。
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也是後來的西楚霸王,他是《西漢演義》中的武力天花板。在大家的點評中,他更是有「王不過項」和「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美譽。
秦朝末年,秦始皇醉夢於長生不死之術,多次派人到海外尋找長生之藥無果,又派出儒生小盧出海。小盧有文化,知道世上根本就沒有長生不老之藥。他想不去,又怕連累家人被滿門抄斬,只好聽命出海。結果大海茫茫,他也探尋無果。他怕空手而回,會招秦始皇怪罪,於是又改道九華仙山,在東華山頂遇一異人,得授奇書《天籙秘訣》一本。
小盧將此奇書帶回,秦始皇叫李斯通譯此書,發現書中有一句:「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為指的是以後能將大秦覆滅的是北方的胡人,於是下令修建長城防禦。殊不知,此言所指卻是他的第十八子胡亥。果然,秦始皇死後,胡亥奪得了帝位,成為了秦二世。胡亥是個暴君,由於他的暴政,最終於導致了各地起義四起。
項梁也借到會稽城與郡守殷通相議起義之事,帶著侄子項羽來到了會稽城。按照事前的安排,項羽一刀殺了殷通,搶了他的大印,不僅收了他的士兵,還收服了他的手下大將季布和鍾離昧。而後,在塗山,猛將桓楚、於英說如果不是蓋世無敵,也破不了秦之雄兵。
項羽說:「何為蓋世無敵?」
桓楚、於英指著禹王廟前高七尺,圍圓五尺的大鼎說 :「此神鼎重超五六千斤,如果你能將其三推三起,就能稱之蓋世無敵!」
項羽繞著大鼎走了一圈,說:「這有何難?」說著,挽起衣袖,對著大鼎輕輕一推,便將其推倒在地。然後,略一用力,又將其扶起,如是連續三次。他覺得太過容易,於是,乾脆將手置於鼎下,然後將其高高舉起,在禹王廟大殿內連走三次,又輕輕放回原來的地方。面不改色,大氣不出。桓楚、於英親眼目睹此種超出常人想像之怪事,立時被折服了,兩人一起向著項羽抱拳道:「你真乃是力拔山兮氣蓋世之神人也!以後,我倆唯將軍馬首是瞻。」
此後,項羽先降烏騅,又得美人虞姬,寶馬、美女皆有,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因此,「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他東征西討,殺敵將如砍瓜切棗。特別是巨鹿之戰,面對秦國以章邯為首的號稱百萬的主力軍,只有數萬軍兵的楚國在項羽的帶領下破釜沉舟,大敗章邯。這就是後人所說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的典故。後來,憑藉項羽的英勇,他們先攻入了咸陽。按照先前的約定,誰先攻入咸陽,誰就可以稱王。項羽因此自稱為「西楚霸王」,開始分封天下諸侯,終成就一時霸業。
六七郎:指排第六的是《楊家將》中的楊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