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個粟特製造,改變中國上千年!神秘粟特人,今安在?

2025-09-23     花峰婉     反饋
2/4
第二,粟特教

即使您不知道粟特人,但您也一定聽過粟特的宗教。

創立粟特字母的那位摩尼,還創立了一個教,叫摩尼教。

後來粟特人把摩尼教,傳到中原,並有了一個本土名字:明教。

千年之後,明教發動了紅巾軍起義,明教教徒朱元璋,還建立了大明王朝。

第三、粟特人

即使您不知道粟特人這個民族,您也一定知道下面這兩位粟特人

——一個叫安祿山、另一個叫史思明。安祿山和史思明早年就干過粟特人專職的「互市牙郎」。

安祿山原名「軋犖山」,是粟特語的roxšan,意思是光明。

安祿山的「安」姓,是粟特昭武九姓之一的安國,也就是現在的布哈拉。

而史思明的「史」姓,是粟特昭武九姓的史國(Kesh),思明這個名字,其實也是「祿山」,思慕光明嘛。

粟特人信祆教、明教,崇拜光明,連取名也是帶「明」字。

安祿山、史思明這兩個粟特人,用一場叛亂,改寫了中國之後的千年歷史。

「安史之亂」 的主力軍「曳落河」,就是粟特武裝集團,這支粟特軍團,終結了盛唐,即使被撲滅了,但晚唐藩鎮,仍有粟特軍人掌權。

第四、粟特舞

大唐著名的胡旋舞,就是粟特舞,白居易詩中就寫:

「天寶季年時欲變,臣妾人人學圜轉」 「祿山胡旋迷君眼,兵過黃河疑未反。」

粟特藝術還不止是舞。

我們都讀過一句詩: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這個葡萄酒啊,也是粟特人傳入中國的,而我們現在的傳統樂器,比如琵琶、比如嗩吶等,也是粟特人傳入的。我們唐詩中讀到的「胡」,基本是特指粟特。

這一支胡旋舞,讓安祿山,跳上了節度使的高位,也把中國歷史給轉暈了。

第五、粟特服

您現在所看到的翻領袍,是大唐最流行的服裝,但您很難想到,這翻領袍並不是漢服,而是粟特服。

還有粟特人的胡帽,也曾是長安潮牌,甚至分為了虛頂錦帽、卷檐虛帽、渾脫帽等。

元稹的詩《法曲》中就寫道:

「自從胡騎起煙塵,毛毳腥膻滿咸洛。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

可見當時粟特風在長安有多火。

不過,在大唐滅亡後,粟特服就因胡化被禁了,宋代之後,我們還能看到圓領袍、但翻領袍這胡服、就看不到了。

第六、粟特餅

即使您沒聽過粟特人,但您也一定吃過粟特的餅,只是,您絕對想不到,那是粟特人的餅。

就是這個——燒餅。我小時候最喜歡吃的食物。

燒餅的原型,就是粟特人的胡餅,直到今天,我們還能在中亞看到相似的食物。
呂純弘 • 31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2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8K次觀看
幸山輪 • 21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