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諸葛亮多次北伐,其實對曹魏的影響十分有限。
同時因為有蜀漢在前面扛著曹魏,東吳這邊得以安享太平,並沒有參與雙方的爭鬥。
這就使得曹魏的壓力其實很小,曹魏君臣過上了安逸生活。逐漸開始不思進取起來。
這直接導致了曹爽這種庸碌之輩都能執掌大權。
對於司馬懿來說,這可是天賜良機,以曹爽的智商,那還不是被他隨便戲耍?司馬懿用計,輕易奪取了曹魏大權,架空皇帝,直至後來建立晉朝。
如果周瑜能多活20年,別的不說,劉備肯定早就被他解決了。畢竟孫權還是很倚仗周瑜的。
解決了劉備,荊州、益州自然是東吳的囊中之物。
到時候東吳和曹魏二分天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曹魏和東吳自然戰亂不斷。而大爭之世,自然人才輩出。曹魏自然不會輪到曹爽這種人來執掌朝政,那麼以司馬懿的謹小慎微,他有膽子奪權篡位嗎?答案是否定的,否則他也不會接連熬死曹魏三代君王才動手。
司馬懿就是個撿漏的。
只可惜,因為周瑜的早逝,因為有劉備這根「攪屎棒」的存在,這一切也就未能發生,最終「三家歸晉」,司馬氏成了最大的贏家。足以看出,周瑜之死,實在是太可惜了。
參考資料:
《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