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園舞台一路走到全國矚目,她靠的不是幸運,而是紮實的才華和一步步實打實地努力。
2005年,那個短髮、中性打扮的「假小子」在《超級女聲》的舞台上橫空出世,憑藉350萬票的斷崖式領先問鼎全國總冠軍,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掀起了全國範圍的中性風潮。
她的成功,改寫了傳統審美,也打開了中國流行音樂的新一頁,不久之後,她登上《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成為無數中國年輕人的驕傲。
從那個時刻起,她不只是一個歌手,更是一種符號、一種文化現象,但成為符號的代價,從來都不輕。 她始終身處聚光燈下,她的中性形象,她的風格選擇,她的每一個動作,都曾引發過熱議、甚至是惡意的攻擊。
長期以來,外界對她的「性彆氣質」頻頻議論,有時惡毒到令人髮指。 李宇春從不回應,只是在脫口秀節目中首次談起過往被網暴的經歷時,才說出那句令人動容的話:「網暴不是娛樂。」 當年,她只能強裝鎮定,說「那可能就是一種娛樂」,可到了多年後回憶,眼中仍含著淚。
那些年,她承受了太多來自鍵盤背後的惡意,她沒有喊疼,也沒有喊冤,只是用一場又一場演出,用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回應質疑。 而今,當我們重新看她這些年的成績單,會發現她早已用實力擊碎了偏見。
20年里,她成為廣告商寵兒,一個代言起步就是百萬級別;她跨界影視,成為首位獲得香港同屆三項獎項的內地女藝人; 她連續登上各大衛視、綜藝、舞台,幾乎是零緋聞的「乾淨頂流」。 可是,就在大家以為她終於能鬆口氣,盡情享受成功果實時,命運再次和她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