繃帶與藥膏:天才的勳章,也是枷鎖
東京奧運會上,14 歲的全紅嬋用三跳滿分的 「水花消失術」 驚艷世界,可鏡頭未曾捕捉到的,是她腳踝上纏了又換的繃帶。如今三年過去,她的訓練服里永遠套著護腰,宿舍冰箱塞滿冰敷袋,藥膏和藥貼成了比獎牌更貼身的 「夥伴」。
2025 年 5 月,全紅嬋因傷宣布退賽時,一張訓練後被攙扶著下場的照片刺痛全網:她的腳踝腫脹如饅頭,每走一步都眉頭緊蹙,可面對鏡頭時,還是擠出了一個靦腆的笑。這不是她第一次與傷病周旋 —— 三年前的全國錦標賽,腰傷復發讓她含淚退賽;去年世界盃摘金後,腳踝滲血的繃帶染紅了領獎台的紅毯。教練陳若琳曾透露,全紅嬋每天 6 小時的訓練量,相當於從 10 米跳台重複跳下 300 次,腰椎和膝關節承受的衝擊力,足以讓成年運動員望而卻步。
「我不怕疼,就怕跳不好。」 這是全紅嬋常掛在嘴邊的話。可當她在宿舍偷偷給傷口塗藥時,當她因為疼痛在深夜輾轉反側時,這個剛過 18歲的女孩,終究只是個需要呵護的孩子。那些被贊為 「勳章」 的傷痕,其實是日復一日與身體極限對抗的證明。
發育關:比傷病更殘酷的 「生死考驗」
對跳水運動員而言,發育關是比傷病更兇險的 「鬼門關」。短短一年間,全紅嬋的身高竄了 10 厘米,體重從 38 公斤增至 46 公斤,這意味著她需要重新適應每一個動作的發力點 —— 曾經輕鬆完成的 207C,失誤率一度飆升至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