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兩人開始頻繁通信。
在之江大學的最後一年,朱生豪遇到了自己的愛人,他將自己滿腔的愛意,全都傾注到宋清如的身上。
在外人的眼裡,朱生豪是個沉默木訥的青年,可是在兩人通信的一字一句中,宋清如卻看到一個孩子氣十足的青年,他不善言辭,但是,卻將一個又一個熱烈的文字訴諸筆端。
在之江大學的最後一年,朱生豪也沒有和宋清如見上幾面,沒過多久,朱生豪大學畢業,供職於上海世界書局,擔任英文編輯。而宋清如則升入大學二年級,繼續在杭州讀書。
兩人分隔兩地,只能依靠文字進行通訊。
宋清如曾經說過,他只有和她在紙上交談,才是愉快和放達的,一旦兩個人直面相處,他就會恢復沉默緘口,孤獨古怪。因而,坊間傳出,他們一年中有一百多天,甚至是一言不發的。
在世界書局工作了兩年,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朱生豪的朋友力薦他去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朱生豪點頭答應,他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朱生豪開始之前,就迫不及待的將這個好消息分享給宋清如。朱生豪已經打定主意,將這部「譯著」當作獻給她的「禮物」。聽到朱生豪的打算後,宋清如滿眼感動,她心裡明白,這個人要成就什麼的,也終能成就什麼,而他也是深深地知她、惜她。
然而,誰都沒想到,「盧溝橋事件」突然爆發,沒多久,日軍進攻上海,朱生豪倉皇出走,將自己的書稿存在書局,他不能多帶行李,只有一隻小藤箱,裡面裝著的是牛津版《莎士比亞全集》、少量稿紙和幾件衣服。
他的姑母看到他將自己的衣服和被褥以及全部的財物都丟了,只提了一箱子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氣的直罵他,朱生豪卻滿不在乎,只想著抱著莎士比亞過日子。
可是,世界書局總部被日軍占領,他們放火將其焚燒,朱生豪放在書局裡面的大部分譯稿。和他千辛萬苦收集起來的資料全部毀於一旦。
在分離的這段日子裡,朱生豪撰寫了500多封情書,這些情書都是他炙熱的感情的表達。
宋清如大學畢業後,前往湖州民德女校任教,朱生豪則在上海繼續翻譯莎士比亞戲劇,每次翻譯出來,朱生豪都會寄給宋清如,向她徵求意見,兩人漸漸成為知音。
因為現實和局勢,他們兩人經歷了將近10年的異地苦戀,在這十年的時間裡,兩人一直靠著鴻雁傳書。
一直到1941年局勢稍穩,宋清如才從重慶回到上海,兩人長達十年的兩地分離就此結束。
一天,朱生豪寫信向宋清如正式求婚:「小清,我一無所有,只有將那部《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的譯稿作為禮物獻給你......」
宋清如點頭答應,結婚這年,宋清如31歲,朱生豪30歲,兩人相戀了整整十年。
婚後沒多久,因為時局問題,兩人在常熟的岳父家裡住了半年,之後又輾轉回到老家嘉興。朱生豪繼續翻譯莎士比亞著作,宋清如則當好賢內助,洗手作羹湯,將家裡的大事小情都處理的井井有條。
兩人的生活雖然簡單,但是卻很甜蜜。朱生豪越來越依賴宋清如,不僅如此,倘若在翻譯中遇到一些問題,他也會和她商量和請教。
即便兩人成婚,卻也沒有消減半分的愛情。一次,宋清如回娘家,十多天都沒有回來,朱生豪度秒如年,他在日記里寫下,「心像刀割一樣痛苦,十八天了,她還是沒有來。」
為了專心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朱生豪幾乎足不出戶,每天都坐在書桌前,有時候更是不分晝夜,可是,家裡卻沒有其他的收入,他的稿費微乎其微,物價卻在不斷上漲,宋清如為了讓丈夫安心寫作,便主動去裁縫店干一些活計,用於補貼家用。
每次,剛收到工資,宋清如便會將這些錢的用處都一一列舉出來,家裡的生活開支能省則省。
宋清如也是大戶人家的小姐,可是嫁給朱生豪後,她卻心甘情願的當一個合格的家庭主婦。在這個家裡,宋清如成為了家中的頂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