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兩句更是道出了一個更加警惕的句子:由於兵疲、勢定,江東子弟已經不可能像當初那樣,再追隨項羽重整山河了!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暴秦已經被推翻了,仗已經打得夠多了,現在人們渴望的是和平、是安定、是休養生息,而不是戰亂。
王安石的這個論調,可以說也是極具見識,正因為如此,千百年來,項羽能否東山再起,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焦點。
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而李清照,顯然是跳出了東山能否再起的爭論,而是從氣節、人格上,來吟詠項羽,她在著名的《夏日絕句》中說: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首句中的「人傑」,指的是人中豪傑。此處用了漢初的一個典故:漢高祖劉邦,曾經誇讚他的開國功臣張良、蕭何和韓信,說這三個人全是「人傑」,自己之所以能夠順利取得天下,是因為能夠任用他們。
第二句中的「鬼雄」,是鬼中的英雄,是從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中化出的。
前兩句,其實是高度讚美了項羽的人格,而後兩句說的是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故事。所以李清照認為,人活一世,就應該像項羽那樣成為人中豪傑,就算是死了,也應當是鬼中英雄!到現在人們之所以仍然思念項羽,就是因為他不願意獨自渡過烏江,而是寧死不屈,英雄本色!
其實,李清照的這首詩,雖然是在歌頌項羽,但是從李清照的遭遇來看,其中也夾雜了對於南宋統治者和丈夫懦弱的批判。南宋偏安一隅,絲毫不顧惜北方的百姓,導致很多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而丈夫曾經臨戰脫逃,這讓李清照覺得十分羞愧。所以,李清照的這首詩中,充滿了愛國激情和高昂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