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住它,僧人們想了個辦法——把佛像裹上厚厚的灰泥,外面再弄點彩色玻璃,看起來就像個普通的泥塑佛像。緬甸人進來一看,覺得這破泥像沒啥價值,就沒動它。這招挺聰明,金佛就這麼逃過一劫。但問題也來了,阿瑜陀耶被毀之後,原來的僧人死的死逃的逃,知道金佛秘密的人越來越少,最後乾脆沒人記得它裡面是金的了。
金佛的漂流:從廢墟到曼谷街頭
1767年阿瑜陀耶淪陷後,泰國一片混亂。新國王達信把首都遷到吞武里,收拾殘局。到了1782年,拉瑪一世上台,把首都定在曼谷,開始重建國家。這時候,很多人覺得不能讓阿瑜陀耶的文物就這麼爛在廢墟里,就組織人把還能用的佛像、經書啥的運到曼谷。
金佛也在這一撥里被搬走了。因為外面裹著灰泥,它看著就是個大號泥塑,沒人覺得特別。最早被送到曼谷的瓦喬塔納蘭寺,也就是後來的Wat Chotanaram。這地方不算太起眼,金佛就在那兒待了幾十年,接受點香火供奉,但沒啥特別待遇。
到了19世紀,瓦喬塔納蘭寺年久失修,慢慢荒了。金佛又被挪到旁邊的瓦差密寺,也就是現在的金佛寺。這寺廟在曼谷的華都區,周圍是華人社區,挺熱鬧,但寺廟本身很小,沒啥名氣。金佛被塞到一個鐵皮棚子底下,風吹日曬,灰泥上還裂出幾道縫。來燒香的人也不多,僧人就拿它當普通佛像供著,誰也不知道這「泥巴殼」里藏著個價值連城的寶貝。
就這樣,金佛在瓦差密寺默默待了快200年。從阿瑜陀耶被毀到20世紀初,它被搬來搬去,身份卻一直沒暴露。想想也挺唏噓,這麼個珍寶,就這麼被當成破爛兒扔在角落裡。
意外揭秘:1955年的那一下摔得好
時間來到1955年,瓦差密寺終於攢了點錢,打算翻修一下。他們決定建個新殿,把那尊大泥佛挪個地方供奉。5月25那天,幾個工人扛著繩子和滑輪來幹活。這佛像看著挺大,但誰也沒想到它有5.5噸重。畢竟外面是灰泥,大家都以為就是個實心泥塑,頂多幾百公斤。
搬的時候,工人用繩子綁住佛像,打算用吊車抬起來。結果剛離開地面沒多高,繩子突然斷了——可能是太老化,也可能是低估了重量。佛像「砰」一聲摔地上,灰塵滿天飛。工人估計當時都懵了,心想這下闖禍了,弄壞了佛像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