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勇善戰的蒙古騎兵
面對來勢洶洶的蒙古軍隊,夏襄宗已經在克夷門修建防線,他派出七萬西夏精銳阻擋蒙古騎兵,雙方進行長達兩個月的對峙,西夏軍隊占據高地進行防守,導致蒙古軍隊的多次進攻均被擊退。
而蒙古軍隊的進攻失利,則讓西夏主將嵬名令公誤判形勢,當成吉思汗派出先鋒騎兵進行挑釁時,嵬名令公居然下令全軍出擊,導致西夏軍隊遭到蒙古軍隊的伏擊。
雙方軍隊進行激烈對抗,而西夏軍隊雖然皆是精銳,但是在野戰中根本不是蒙古騎兵的對手,蒙古騎兵雖然攻城時略顯劣勢,但是在野戰中則無堅不摧。
嵬名令公的盲目出擊,則讓七萬西夏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嵬名令公也淪為俘虜,克夷門之戰結束後,蒙古騎兵很快便攻至中興府,自知不敵的夏襄宗,決定利用蒙古軍不擅攻城的弱點,依託完善的城防工事據守中興府。
面對擁有高大城牆的中興府,蒙古軍隊攻打五十餘天仍無進展,成吉思汗隨後便決定採用水攻,他下令在中興府外修建堤壩,打算引黃河之水灌入城中。
可是到了同年的十二月,蒙古士兵臨時修建的堤壩突然倒塌,導致河水灌入蒙古軍隊的大營,無數糧草和物資也被沖走。
而這場意想不到的災難,則讓失去糧草的成吉思汗決定撤軍,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也已經快支撐不住的夏襄宗,率先向成吉思汗伸去橄欖枝,他派出使者獻女求和,並且答應成吉思汗附蒙伐金的條件。
夏襄宗依附蒙古之後,西夏軍民便被迫捲入蒙古與金國的戰爭中,在此後的數年時間裡,成吉思汗多次要求西夏出兵伐金,並且索要大量糧草和軍械,使西夏的貴族和百姓都厭煩不已,其國力也迅速下降。
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決定西征花剌子模,並且要求西夏派兵參戰,此舉遭到夏神宗的拒絕,成吉思汗隨後便以西夏背棄盟約為由,派遣木華黎圍攻中興府,夏神宗得知消息後便立即逃往靈州,留守中興府的太子李德旺也被迫求和。
公元1223年,夏神宗傳位於太子李德旺,而李德旺在即位之後,便趁成吉思汗西征未歸之時,決定聯合金國共同抗擊蒙古。
但是這一消息很快便被泄露,木華黎之子孛魯在得知情況後,便在一年後兵分兩路攻打西夏,他們攻占了銀州城,並且俘虜西夏大將塔海,而此時的金國,也已經在此前的蒙金戰爭中元氣大傷,根本無法對西夏進行支援。
公元1225年,結束西征的成吉思汗返回東方,此時的蒙古軍隊,已經在西征期間積累大量攻城經驗,成吉思汗返回東方後不久,便決定向西夏發起總攻,蒙古與西夏的戰爭也進入最後階段。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軍攻占黑水城,並且在賀蘭山擊敗西夏將領阿沙敢不,而另一路由阿答赤率領的蒙古軍隊,此時也已經占領甘州和肅州等重鎮,就在西夏岌岌可危之時,夏獻宗李德旺也鬱鬱而終,皇位則由夏末帝李睍繼承。
到了同年的八月,蒙古軍隊開始渡過黃河,他們在黃河沿岸擊敗西夏最後的野戰部隊,並且開始對中興府進行合圍,而此時的西夏王朝,大部分城鎮都已經被蒙古軍隊占領,只剩下孤立無援的中興府仍未失陷。
公元1227年的夏天,就在西夏滅亡的前夕,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六盤山病逝,滅亡西夏的任務被交給幼子拖雷。
當中興府被圍困半年之後,夏末帝率領群臣出城投降,拖雷隨後便按照其父的遺囑,下令將夏末帝處決,並且試圖將中興府夷為平地,不過由於察罕極力勸阻,拖雷最終決定安撫西夏遺民。
隨著蒙古軍隊的陸續進城,國祚189年的西夏宣告滅亡,而建立西夏的党項人,最終也在民族融合中退出歷史舞台。